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2025改版停用栏目>储能资本>基金股权 返回

广东:2018年长协价格到底会走向多少?

作者:姜黎 来源:南方能源观察 发布时间:2017-10-19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近两周,广东市场上发电、售电、用电各方均发问:2018年长协价格到底会走向多少?  

最新战报是某用电量1亿千瓦时左右的用户招标结果:8.5分,这已突破2017年的8.2分长协最低成交价格。当然,据了解,这还只是售电公司给用户的单边报价。

但这价格战的架势不禁让各方咋舌。

售电不断探底

“我们真拿不准,从3分到6分,再到现在的8分,还是再等等,说不定能拿到更好的价格。”广东一位工业用户表露了这样的心态。今年或将延续去年价差“低开高走”的路径,且从目前的走势看,或更有甚者,不过,用户既希望坚持到最后一秒再接受报价,又对持续走低但预测不出底线的报价略微忐忑。

再看售电侧,截至目前,据广东电力交易中心在其半年报告中披露,拥有市场交易资格的售电公司共计332家,活跃在市场上的大约100家左右,而据最近的统计数据,2016年广东国有性质售电公司交易电量占比49%,2017年该比例提升至60%。

对于社会资本背景的售电公司来说,争取市场份额的压力可以说持续增加,同时,按照最近一再明确的电力现货市场建设时间节点,2018年将成为现有规则框架下独立售电公司最后的机会。毕竟,现货市场对大部分售电公司及其他市场主体来说,不确定性极大,既意味着更大的机遇也意味着更大的挑战。因此能否握住“尾巴”,从售电入口取得用户,似乎已到决战关头。而对于国有性质售电公司来说,如果策略仍是争取市场份额,保住“存量”用户,在报价方面也未必能“守得住”。

有售电公司负责人谈到极为矛盾的心理,大家都希望市场理性,根据过往交易数据、市场电量规模、供需比和上游燃料价格来判断,但一旦有人突破心理防线,就如溃堤一般,可能一发不可收拾,最终也只能是冷暖自知。

市场主体对鲶鱼似乎是既爱又恨,一年前的大战,也正是因为“鲶鱼”出现,才突出重围,打破了当时发、售双方的僵局。

发电坚守防线

目前来看,2018年,发电侧的这条“鲶鱼”或许会是已经报价的核电。

根据广东最新的市场信息,以省内核电最大利用小时数8500小时、基数电量6500小时、0.43元/千瓦时的标杆电价估算,其降价空间可达度电7分钱,而多位参与长协谈判的市场主体证实,核电也正是报出了相近价格。

纵观核电已经入场的其他省级市场,因其燃料成本占总成本比例的优势,常扮演“兜底”电量的角色。即使电量占总市场电量规模并不多,也可能对燃煤电厂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

据了解,目前燃煤电厂尚未“松口”,只是核电报价在一定意义上已成为“标杆”,不少电厂希望能够守住这条防线。

而另一个不确定因素是气电。

广东目前尚未公布执行输配电价,2018年报价或沿用价差模式,而在价差模式下,气电因其高上网电价的天然优势,可报价差空间相较煤机更大,会否成为价格的“搅局”者也让发电侧略感忐忑。

另一方面,已经拉开序幕的售电侧价格战会否触及发电侧的底线,引发极端情况?

从其他省份的长协历程来看,个别售电公司拿着与用户签订的低价协议向发电侧“要”价格,发电侧,特别是燃煤电厂考虑到当前居高不下的煤价及近期经营状况,往往难以满足售电方意愿,甚至出现价格联盟等行为,而售电侧则“群情激愤”,可谓目前的“长协怪圈”。

市场博弈促进充分竞争,但单纯价格战的结果往往是“灭敌一千,自损八百”,并不利于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业内普遍对此也持抵触态度,但在数量众多的市场主体中难免存在“激进派”。发售双方能否在此起彼伏中保持理性分析,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与用户谈判,从产品设计、品牌定位等角度出发,做出差异化,稳住长远发展策略,是当下市场主体,尤其是售电侧面临的最大考题。

原标题:2018广东长协是场心理攻防战:个别用户售电代理招标最新战报,降价8.5分

责任编辑:张珊珊

分享到:

关键字:广东 长协价格 售电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