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并网调度>构网型储能技术 返回

起火事件是否对Tesla的安全性提出挑战?

作者:新闻中心 来源:网易 发布时间:2013-10-08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10月1日,一辆Tesla Model S型豪华轿车在美国西雅图南部的公路上发生车祸起火,事故现场的图片迅速传遍网络,导致Tesla 股票在接下来的两天里累计下跌达 10%, 公司市值被削掉23亿美元。需要指出的是,今年以来Tesla 股票已经涨了近6倍。
特斯拉首发电池起火 马斯克:比传统汽车安全
   该起事故是否真的对Tesla的安全性提出挑战?
 
   华丽志网站转述了路透社记者Ben Klayman对事件的几点还原:
 
    ——Tesla 公司确认,发生事故的车辆撞上了“一大块金属物体”(消防部门认定这是道路碎片),导致汽车前部大面积损毁,电池组着火。
 
    ——Tesla 公司称,这块大型金属物体直接冲击了Tesla Model S 汽车由16个模块构成的电池组中的一个模块,导致起火。分析师则认为,该金属物体破坏了汽车的冷却系统,导致电池着火。
 
    ——起火后,Tesla Model S 汽车自动发出警示,给了驾驶员充裕的时间停车逃离,而且火势始终没有蔓延进入汽车内部。Tesla 官方声明,此次火灾中车辆和电池的表现符合设计要求。按照设计,电池组中的每个电池模块都被阻燃物隔离,以限制任何可能的损毁,因此火势被控制在车辆前部的有限区间内。
 
    ——消防部门的报告显示,消防员扑灭火苗后,火又从汽车的底部重新燃起,起初试图用水灭火,反倒加剧了火焰,最后还是用装有化学粉末的灭火器扑灭了大部分火焰,然后消防员不得不用千斤顶掀开汽车底盘,以接触到汽车前部着火的电池组,再用圆锯在电池组外壳上锯出多个洞,才得以将水浇到电池的着火点上,将火彻底扑灭。
 
    ——Tesla 的新款 S型和老款Roadster 的累计行驶里程已经达到 1.13亿英里,这是首次发生电池起火事故 - Tesla汽车火灾发生的频率仍只有传统汽车的十分之一。
 
    ——之前电动汽车也曾有电池起火的事故发生:通用汽车公司的雪佛莱Volt 和三菱汽车的i-MiEV。尽管如此,该事件对于Tesla 这样的纯电动汽车公司的影响,要明显大于电动车占比很少的传统汽车公司。
 
    此次事故恰逢美国政府因预算案搁浅而关门,影响了对此事件进一步深入调查的展开。
 
    Tesla 电动汽车的电池组与其他电动车生产商不同,是由多个小型锂离子电池构成(也是笔记本电脑的常用电池),电池组横跨车辆的基座。
 
    通用汽车的电动汽车Volt则使用T形状的大型电池,置于汽车的中部,占用了不少乘坐空间,但可以避免直接冲撞的影响。丰田普锐斯混合动力车使用的镍铁电池更便宜,也更沉重,环保汽车领域(纯电动和混合动力),包括通用和福特公司,正逐步转向使用更轻,更小,更持久的锂离子电池。
 
    10月4日,Tesla CEO 艾伦·马斯克已发出公开信,解释了Tesla所调查的事故经过。其声称的原因与过程,大致与上文路透社的报道相仿,即汽车撞上金属物体产生的强大冲击力导致某个电池组受损,但是火焰只发生在车辆前部,没有进入车厢内。他在信的末尾特别指出:
 
    一个传统的汽油车如果在高速路上撞见同样的东西,结果可能更糟。传统车只有一个金属薄片来保护底部,所以燃料供给带或者油箱是很容易受到破坏的,这会导致汽油燃烧甚至点着整个车。相反,我们电池组的燃烧能量只有汽油燃烧能量值的10%,而且还被分布在16个模块里,其间有防火墙。所以,Tesla的燃烧可能性只有传统汽油车的1%。
 
    全国的驾驶数据证明了这一点。据统计,全国每年有15万起汽车着火事件,而美国人每年要开3万亿英里。也就说每2000万英里就有一辆车起火,而Tesla开了1亿英里,才有一起起火事件。这意味着你驾驶传统汽油车遭遇起火的概率要5倍于驾驭Tesla!
 
    所以那些担忧火灾风险的消费者,你们绝对应该相信,电池车绝对比一辆装着高度易燃油箱的汽车更安全。
 
    Wedbush 证券公司的分析师Craig Irwin认为该事件短期对Tesla 的销售会有负面影响,但长期需求依然强劲,而且会帮助Tesla 吸取教训,改进明年将推出的第三代X型轿车。虽然他将对Tesla 股票的评级下调至“持有”,主因并不是因为这次火灾,而是估值过高。
 
    在10月4日的交易中,Tesla股票又涨了4.4%。
分享到:

关键字:起火 事件 特斯拉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