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项目管理>电站事故及应急消防管理 返回

美国电动汽车补贴政策调整在即 中国或将成动力电池市场中心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动力电池网 发布时间:2017-11-10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近日,美国众议院公布了共和党提交的《减税与就业法案》,作为美国税收改革的重要举措。如果此法案获得众议院通过,有望对企业与家庭进行减税。而目前美国现行的7500美元的电动汽车补贴政策赫然在调整之列。

 

按照目前的联邦税制,每家车企前20万辆电动汽车可以享受7500美元/辆的联邦税收减免。而北美销量较好的特斯拉、日产等车企将于明年开始陆续到达20万辆上限。如果《减税与就业法案》成功通过众议院审议,则7500美元的联邦补贴将在2018年1月1日废除。包括特斯拉、通用汽车、福特汽车、日产汽车、丰田汽车在内的众多车企都将受到不同程度的波及,而被迫调整北美市场新能源汽车的投放计划。

而受此影响,特斯拉股价加速下跌,法案公布当日特斯拉盘中价急挫8.9%,至292.63美元。有美国政界人士对此表示,此法案虽未经表决,但落地实施可能性极高,对电动汽车补贴政策进行调整,极有可能挫伤美国电动汽车市场的发展势头。

在环境压力与日俱增的当下,不少国家已经开始将电动汽车作为未来发展的方向。政策压力之下,车企纷纷转型,大众、戴姆勒、宝马等众多车企在今年都推出了自己未来的电动汽车发展方案,而美国此时调整电动汽车补贴政策无疑将使不少车企处于尴尬的境遇。对于一些美国本土的车企而言,将不得不面临部分电动汽车业务外迁的选择。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016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100万辆,已经成为世界第一的新能源汽车大国。但从另一方面来看,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尽管在量上取得了领先,然而并没有在质上取得突破。特别是电池技术,相较之下国内的动力电池技术依然落后。北美媒体Inside EVs根据10月份北美电动汽车(BEV和PHEV)的销量数据分析,韩国电池占了55.5%的市场份额,日本电池占了44.5%的市场份额。

美国政府对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调整,极有可能造成北美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转移。而伴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转移,相关的配套产业链也有可能出现转移。相对于美国,我国政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条件。从政策方面来看,虽然国家补贴政策逐步退坡,但随着“双积分”管理办法的实施,将为未来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发展提供重要支撑。而在消费侧,11月8日晚间,央行、银监会在官网公布了最新修订的《汽车贷款管理办法》。新办法规定,自用新能源汽车贷款最高发放比例为85%,商用新能源汽车贷款最高发放比例为75%;二手车贷款最高发放比例为70%。央行表示,做出调整的原因是为了落实国务院调整经济结构的政策,释放多元化消费潜力,推动绿色环保产业经济发展,以提升汽车消费信贷市场供给质效。我国稳定、广阔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将成为境外车企的发展土壤,把新能源汽车业务迁入中国将成为境外车企绝佳的选择。

 

外资车企迁入将对国内的动力电池业发展起到积极的影响。以福特与众泰联合建厂为例,外资车企通过合资建厂的方式拓展新能源汽车业务,通过和我国自主品牌的融合,在其完善自身电动汽车造车技术的同时,也可以达成未来“双积分”的管理要求。而对国内车企而言,国外先进的整车设计理念、制造技术将有助于国内自主品牌产品品质的提升。而从效益角度出发,合资车企选择原有的日韩企业配套的可能性不高,配套国产动力电池将是效益最高的方案。外资车企入华将为国内的动力电池企业提供更加广阔的市场,而同国外车企接触,也有利于国内动力电池企业调整思路,以提高动力电池产品的品质,实现赶超日韩企业的目标。

近期,松下为了配合特斯拉的生产计划已经开始了扩产。在中国方面,松下计划2018年3月底之前投产大连工厂,目前松下已开始着手建设第二栋厂房,投资额估计为数百亿日元。大连工厂的第一栋厂房被认为拥有相当于数十万辆纯电动汽车用电池的产能,如果第二栋厂房建成,整体产能预计翻番。此举也被认为是松下为迎接即将到来的激烈竞争所做的准备。

国内动力电池企业将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日韩企业在电池制造的成本控制、生产效率、生产精度等方面都具有较大优势,而国内锂电产业需要在各个方面进行提升才能与之抗衡,这将是一个漫长艰难的过程。

分享到:

关键字:动力电池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