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1储能的技术路线
储能的发展历史已有较长的时间,目前常用的储能技术方案有:物理储能、化学储能、电磁储能,其中物理储能的主要代表是抽水储能,占目前所有储能装机量的90%以上;化学储能包括铅酸、锂电、钛酸锂等,目前在储能中所占的比重还较小,但增速很快;电磁储能目前的应用还较小,更多的停留在试验阶段。
从目前储能的技术发展趋势来看,储能的需求在逐步走向多元化,广泛应用于可再生能源并网、电网调峰 调频、电力输配、应急电源、用户侧存储及分布式微网建设等方面。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抽水储能在未来的储能中将继续占有最大比重。但目前锂电与铅碳储能发展很快,受到市场越来越多的重视,锂电储能与铅碳储能作为重要的补充,在可再生能源并网、应急电源、用户侧储能等方面发挥较大的作用,预计未来将保持高速增长。
2储能的应用领域及成本情况
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中具有广泛应用。随着我国新能源和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如何高效、稳定、环保地利用电能已成为能源技术变革乃至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一项重要课题。具体来看,储能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贯穿发电侧、输电侧及配电侧,可广泛应用于可再生能源并网、电网调峰调频、电力输配、应急电源、用户侧存储及分布式微网建设等方面,据有关预测储能未来的市场空间达万亿。
据相关测算,储能市场化成本目标约为 1000-1500 元/千瓦时。到 2016 年底,大部分主流储能技术的建设成本在 2000-3000 元/千瓦时之间, 较 2013 年下降超过 50%;预计到 2020 年,这一数值会进一步下降到 1000-1500 元/千瓦时,从而为储能技术的大规模产业化奠定基础。在此之前,储能在各应用领域的经济效益还较低,预计其市场化初期将较大程度地依赖政策补贴以及其他优惠政策。
3我们对目前储能行业的看法
近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科技部、工信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促进储能产业与技术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未来10年内分两个阶段推进相关工作,第一阶段实现储能由研发示范向商业化初期过渡,第二阶段实现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储能的相关支持政策有加快落地的迹象。目前储能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行业的投资还无法给投资企业较好的投资回报,行业需要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特别是希望能够出台补贴政策。对于储能我们的思考是:
其一,从未来的技术发展趋势来看,我们认为应该重点关注化学储能,包括铅碳储能、锂电储能、钛酸锂等。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来思考储能的发展前景,锂电储能、铅碳储能在未来的分布式能源,行能源接入等领域有较大的应有前景,同时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锂电储能的技术进步很快,越来越能满足储能对相关技术的需求,要重点关注。
其二,从投资的时点上,重点关注政策的出台以及行业的成本下降情况。目前需要重点关注的是:一方面关注国家层面具体政策的出台及执行情况,特别是补贴政策的出台情况;另一方面我们要关注由于技术与规模等方面的效应导致的储能成本下降的情况,目前随着新能汽车的快速发展,锂电的成本下降很快,对储能行业起着较好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