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日前,南都电源参与建设的“华能清能院青海光储联合发电项目”顺利通过验收,项目全系统成功运行发电,为用电负载提供绿色智慧能源。
该项目集合了分布式可再生太阳能能源和电化学储能,是实现多能协同供应及能源综合利用的实践工程,也是南都电源面向储能新应用市场的一个新探索。
储能将成为拯救弃光的关键技术
我国目前已经成为了全球风电装机容量第一的可再生能源大国,但是这些清洁能源的利用率一直低下,全国的弃风、弃光现象十分严重,新能源企业最高限电高达79%。
根据相关报告,2016年我国仅国网地区的弃风弃光电量就达到465亿千瓦时,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0亿元人民币。
在这种严峻的情况下,储能的重要性凸显——可平衡发电和用电,确保电网稳定。
因此大规模储能技术是实现可再生能源普及应用的核心技术,青海光储联合发电项目也是解决青海弃光问题的实践验证。
光伏电站配套建设电化学储能电站可稳定输出功率、改善光伏出力预测、削峰填谷、提高上网输出能力、应急供电、改善电能质量,符合风光水火储多能互补的发展方向,具有极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系统性能及成本优势
光伏发电站的发电量由三个因素决定:装机容量、峰值小时数和系统效率。当电站的地点和规模确定以后,前两个因素基本已经确定,因此,提高系统效率是提高发电量的关键因素。
华能清能院青海光储联合发电项目中,储能与光伏通过互补集成的方式,进一步优化能源系统,极大地提高了系统整体发电效率。
该项目采用分布式直流侧光伏储能技术,扩大了传统直流侧光伏储能技术的使用范围,极大提高了系统推广应用的价值,特别是针对早期高电价光伏电站进行储能改造可显著增加发电量。
此外,储能在直流侧接入,可适用各种型号的集中式逆变器,不受逆变器的限制,无需与逆变器进行交互和通讯,基本实现即插即用的模式,可投资成本降低。
华能清能院青海光储联合发电项目中,储能系统成本相比普通储能系统降低了约20%。
储能在多能互补中的重要角色
多能互补是一种能源政策,其核心在于通过电化学储能形式弥补电力不可大规模储存的缺点,又通过电力的灵活性和便于传输的特性与其他能源形成了优势互补。
在多能互补中,储能发挥着协调多种能源能量和功率平衡、优化经济调度的作用。
青海光储联合发电项目是南都电源在储能的新能源接入市场的一大探索。
未来,南都电源将积极推进储能与光伏及其他形式的新能源互补集成供能工程建设,将产业示范与管理体制、市场建设、价格机制等工作相结合,探索有利于推动多能互补集成优化工程大规模发展的有效模式,大力推广储能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