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最近隔壁老王一直愁眉不展,自己的储能产业已经出现亏损的状况,可气的是旁边的火电产业却在不断地增加着产量。
11月15日,国家能源局正式发布《完善电力辅助服务补偿(市场)机制工作方案》(简称《方案》),现在的老王可不再那么的愁眉不展了,因为他知道属于储能产业新的收益点,缓解储能电站的运营难度,促进产业新技术研发的时代到了,毕竟电力辅助服务一直是储能应用的一大重要领域。
其实在《方案》出台之后,老王也是做了很多的准备,根据今年11月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发布的《关于2017年二季度电力辅助服务有关情况的通报》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涉及电力辅助服务补偿的发电企业数量共2725家,发电机组装机容量共14亿千瓦,补偿费用共28.19亿元,占上网电费总额的0.76%,按第二季度情况推算,我国电力辅助服务全年补偿费用超过110亿元。
作为一个储能产业摸打滚打很多年的老王,我们很有幸的采访到了。
01我国现有的辅助服务补偿机制是如何进行补偿的?
目前我国的电力辅助服务市场补偿机制主要是依托于2006年原国家电监会印发的《发电厂并网运行管理规定》和《并网发电厂辅助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现有补偿机制的核心是不改变现行销售电价、不改变现行系统运行方式。辅助服务按照发电企业上网电费多少分配给每个发电机组,发电机组提供辅助服务超过平均水平的,可以得到辅助服务经济补偿;对于不提供辅助服务或低于平均水平的发电机组,提供辅助服务补偿资金,用于对其他发电机组的辅助服务补偿。
02《方案》的出台,释放出怎样的信号?
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突出电力辅助服务的“全面覆盖”。这个“全面覆盖”可以从两个维度进行拆分。首先,《方案》强调了全面实施跨省跨区电力辅助服务补偿,以往的补偿机制是送出端发电企业基本不参与辅助服务,各地区有独立的补偿核算办法,但是这次《方案》特别强调,送出端发电企业要纳入受电端地区辅助服务管理范畴。其次,“全面覆盖”的全面性还体现在除了火电、水电,还要将风电、光伏发电等发电机组纳入电力辅助服务管理范围。
这样的调整所释放的信号归根结底是进一步还原电力商品属性,构建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和市场体系,在更大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深化了电力行业的市场化改革。
03给储能产业带来哪些利好?
《方案》中强调的鼓励采用竞争方式确定服务承担机组、按服务效果补偿、鼓励储能设备及第三方进入,都是深化市场机制的体现。电力市场化改革应该是电能市场和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同时市场化,二者相辅相成。《方案》的最终目标,就是要构建一个涵盖所有区域、所有辅助服务方式,具有活力和竞争性的电力辅助服务市场。
这对当前储能产业来说,如果能够深入参与到电力辅助服务市场,找到新的收益点,不但能够缓解储能电站的运营难度,还能促进新技术的研发。根据行业组织测算,调峰辅助服务对储能开放,可将应用于风电场的储能系统投资回收期减少近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