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首屏板块>主要活动 返回

2018年四川省能源工作会议在成都召开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中电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8-01-25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1月24日,2018年四川省能源工作会议在成都召开。

稳步发展,五年来四川能源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

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省能源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革命战略。全省能源发展取得一系列重大成就,国家优质清洁能源基地和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提供了有力支撑。

2017年,预计全省能源生产总量1.93亿吨标准煤,电力装机总量9571.4万千瓦,其中非化石能源装机占比达到82.6%。发电量达3457.22亿千瓦时,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比达89.8%。

数据显示,2017年全省用电量2205.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96%,五年平均增长4%。 2017年完成市场化交易电量634.5亿千瓦时。2017年全省天然气消费量199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6.74%,比2012年增长49.6%。预计全省清洁能源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48.5%,比2012年提高12.85个百分点,其中非化石能源和天然气消费比重达到36%和12.5%以上,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在清洁替代方面,制定并印发了《四川省推进电能替代实施意见》,着力抓好支持政策的配套完善和推进落实,利用环保倒逼机制,加快推进重点区域和重点领域电能替代工作。2017年电能替代替代电量累计达到60亿千瓦时。

2017年四川电网外送水电1389.5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煤5000多万吨。其中,省统调机组外送电量357.0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5.03%,全口径水电外送和川电外送量均创历史新高。

在民生服务方面,2017年完成电力建设扶贫专项计划投资27.2亿元,解决1.2万贫困户供电质量不达标问题,实现易地扶贫搬迁竣工项目入住前全面通电。组织实施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全面解决无电人口用电问题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实现全省无电村通电民生工程等三项重大工程,总投资103.7亿元,解决和改善了35.8万户148.6万无电人口用电问题,圆满完成无电地区建设任务。

深刻学习领会,不断推进新时代能源发展的新部署新要求

随着经济新常态下用电需求增速减缓和大规模水电建设的集中投产,四川在“十三五”期间电力供需矛盾更加突出。同时,在四川能源结构中,火电主要用于调峰和稳定水电外送,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今后随着水电装机的增加和外送通道的建设,火电的配比和布局还需进一步优化。在能源领域,区域和城乡发展不协调、农村基础设施薄弱问题不容忽视。

同时,资源环境约束加大。四川能源资源分布远离消费市场,水电开发逐步进入民族偏远地区,移民安置、生态保护不断推高水电开发成本;页岩气产区集中在缺水区域,水资源成为页岩气开发重要约束;煤炭用于集中清洁发电比例低,煤与瓦斯共采等绿色开采先进技术有待推广。

2018年,四川将按照“优先发展水电、有序发展新能源、加快推进页岩气产业发展、大力推进管网设施项目建设”,不断强化能源保障,科学有序推动能源重点工程建设。

同时,四川将坚持绿色低碳的战略方向,积极倡导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大幅提升终端电能消费,使全省能源消费更加清洁低碳。多措并举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破除无效供给,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

把能源领域民生工程办成民心工程。按照2018年度脱贫目标任务,重点解决贫困地区供电设施落后、供电能力不足问题。按照《四川省2017——2020年光伏扶贫实施计划》,加快推进2017年备案光伏扶贫计划项目实施。累计实施集中式光伏扶贫94万千瓦,扶贫10.8万人。全面推进农网升级改造项目约130个,投资约33.3亿元。

在制度建设方面,2018年将加强能源的制度化建设,创新能源管理方式,落实能源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环保责任。不断强化能源战略规划实施,开展《四川省“十三五”能源发展规划》及专项规划中期评估;加强行业管理政策研究;落实安全环保“一岗双责”;全面完成自然保护区小水电问题整改;加强煤矿安全改造和瓦斯防治;争取国家尽快建立水电消纳保障机制。

会议要求,全省能源系统要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进一步加强党对能源工作的领导,坚定不移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贯彻到能源发展的各领域全过程,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向基层延伸,着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能源干部队伍,深入推进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锐意进取,埋头苦干,奋力开创能源发展改革工作新局面。

分享到:

关键字:能源会议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