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项目管理>电站事故及应急消防管理 返回

光伏产能过剩危机再现?通威称电池片出现全行业亏损

作者:赵毅波 来源:新京报 发布时间:2018-02-07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持续高位运行后,新一轮产能竞赛带来的恶果正在显现。2月6日,光伏巨头通威股份在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电池片出现了全行业的亏损,“除了我们成本还可以盈利,很多同行已经在亏损亏现金流”。

2月6日晚,华创电新胡毅团队公布了与通威股份高管的电话会议纪要。在调研中,通威股份高管表示,二月初,多晶硅电池片价格已经企稳回升,一月初1.7元/W跌至1.3元/W后已经回升至1.35元左右。单晶电池片价格下降不多,一月份至今从1.7左右下降至1.6元左右。“很多电池片厂商已经开始亏损生产,比如台湾厂商,已经开始亏现金流生产状态”。

通威高管表示,“ 除了我们成本还可以盈利,很多同行已经在亏损亏现金流,茂迪、台湾厂商等已经在等待着台湾政府的50亿新台币注资,他们亏现金流也在出货。一月底调到1.3之后,硅片虽然仍处于降价过程中,多晶电池片价格已经开始反弹,现在1.35以上。”

近日,单晶老大隆基股份再次下调单晶硅片价格,2月4日单晶硅片156.75mm*156.75mm整体价格调降,调整后180μm单晶硅片国内执行4.8元/片价格,价格下调0.4元/片,降幅达7.7%。上一次该公司下调硅片价格是元旦期间,下调0.2元/片。

“单晶电池,隆基超预期的下调幅度,隆基下调了4毛一片,一瓦差不多8分钱左右,电池片这个环节相应的也有削减,同比下降了5分钱”,通威股份高管对此评价称,“电池片出现了全行业的亏损,电池厂已经没有几个,其他厂商都跟进调价。”

2月5日晚,隆基股份也在一份项目投产公告中预警称,  随着光伏行业的快速发展,部分原本面临市场淘汰的中小企业开始恢复生产,从而导致过剩产能淘汰不到位;另一方面,行业内骨干企业凭借规模优 势,也纷纷扩大产能,落后产能恢复和新增产能将加剧行业内的无序竞争,光伏行业可能再次面临产能过剩所带来的市场环境变化风险。

通威股份是近年来急速崛起的光伏巨头,自2013年布局电池片生产环节以来,旗下的合肥太阳能仅用了不到4年时间,在电池片产能规模、出货量、盈利能力等多项指标上跃居行业第一。

在去年接受媒体采访时,通威股份透露,在太阳能电池片环节,通威股份形成了5-6GW的产能,占到全球的7%~8%;明年底将形成10GW,2020年前成为全球最大的供应商。

2017年11月,通威股份公告称,公司拟斥资120亿元,投资在合肥和成都的两个晶硅电池项目。新京报记者注意到,2017年通威股份已经宣布了累计330亿的投资计划。

对于新投资项目进展,通威高管2月6日表示,“成都2018年10月,合肥的 2018年12月投产,都在正常推进当中,整体而言今年年底,建成的产能超过12GW实际产能。”

在通威股份巨额投资项目落地之时,其他光伏巨头的巨量产能也在紧锣密鼓上马。

1月19日晚,隆基股份抛出三年扩张计划,在2017年底硅片产能15GW的基础上,力争单晶硅片产能2018年底达到28GW,2020年底达到45GW。

2月5日晚,隆基股份又抛出巨额采购公告称,公司与韩国OCI签署三年期多晶硅料采购合同,合同价格达10亿美元以上。

隆基股份表示,本合同的签订符合公司未来经营规划,有利于保障公司多晶硅原材料的稳定供应。

以通威、隆基和中环为代表,目前光伏行业正处于新一轮产能竞赛的白热化阶段,一些中等体量的企业也卷入进来。

2017年12月,东方日升公告称,公司作为乙方与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人民政府(即甲方)签订协议,拟投资80亿建设 5GW 光伏电 池和 5GW 光伏组件的光伏产品制造基地。

东方日升表示,若上述协议后续顺利实施,预计将完善公司光伏电池片、光伏组件及 相关产品产能布局,提升公司光伏电池片、光伏组件及相关产品制造的技术水平、 自动化水平、成本控制等核心竞争力,扩大公司光伏产品在全球市场的份额,对公司的业绩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符合公司的发展需要和长远规划。

分享到:

关键字:光伏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