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2025改版停用栏目>储能资本>基金股权 返回

2017全球新能源车企TOP10配套电池企业盘点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锂电大数据 发布时间:2018-02-19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期,外媒公布了2017年全球新能源车企销量排行,中国军团表现抢眼,在各大品牌交出好成绩的同时,动力电池行业也迎来新的高峰,下面盘点2017全球新能源车型TOP10的配套电池企业。

从整体上来看,欧美新能源汽车电池市场依然是日韩的天下,中国电池企业在2017年也在积极与国际车企巨头进行合作,以期开辟更广阔的市场。

雷诺日产三菱联盟:AESC、LG化学

由于今年的排名加入了汽车联盟的的因素,因此榜单会有较大的变化,在单品牌的销量榜中,比亚迪是排在第一的。不过雷诺日产联盟在去年加入了三菱,比亚迪仅仅以5246辆的差距,屈居第二。

雷诺日产三菱联盟的主要车型有日产聆风、e-NV200以及雷诺等,日产聆风在2017全球新能源车型销量榜首位排在第四,是一款非常成熟的车型,此前采用的是日产与NEC合资的AESC电池。不过在2017年,AESC被转手卖给中国金沙江创投,而日产也早在2015年就开始为聆风寻找新的配套电池,LG化学被频频提及。雷诺的Zoe也是一款非常畅销的纯电动汽车,采取以租代卖的形式,在市场上也颇受欢迎,电池由LG化学提供。三菱此前仅有一款新能源车型,为插电混动版欧蓝德,广汽三菱也在国内推出GS4 PHEV的字姊妹版祺智phev。

比亚迪:比亚迪

排在第二的比亚迪,不用多说,还是自家的电池。作为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代表,比亚迪打通从电池到整车的的产业链,的确有独家的优势。面对变化迅速的新能源市场,比亚迪也在尝试转型,除了在乘用车领域转向三元方向之外,电池拆分外销成为比亚迪去年最大的新闻之一。

北汽集团:国轩高科、孚能科技

北汽集团凭借EC系列在单一车型销量榜上长期霸榜,北汽与国轩高科、孚能科技等合作密切,2017年 5 月 28 ,北汽与国轩高科签署18.75亿元大单,12月底,北汽与孚能科技签署五年100万台电池战略采购协议。

吉利集团:波士顿、多氟多、宁德时代等

吉利集团跻身第四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知豆D2在2017年的发力,当然还要加上吉利旗下的帝豪EV、全球鹰等车型。

知豆主要使用波士顿和多氟多的电池,在2017年11月知豆D3的发布会上,多氟多战略入股知豆,双方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吉利帝豪EV采用的是宁德时代的三元锂电池,在2017年的销量23324,在A00微型车横行的中国市场,作为纯电动A级车的帝豪EV表现抢眼。

特斯拉:松下

排在第五的是特斯拉,特斯拉在2017年推出了Model3,但由于产能等原因,Model3贡献的销量并不大,直到今天依然未能完成量产爬坡的问题,以至于特斯拉召集三星和LG,意图开辟新的供应商。

宝马集团:三星SDI

宝马集团在电动领域一直非常激进,宝马与宁德时代的合作也造就了电池霸主的产生。不过宝马在海外市场与三星SDI的合作紧密,双方从2009年就开始合作。

目前宝马也在积极涉足锂电生产领域,2017年在华设立的高压电池工厂正式开始营业。

大众汽车集团:松下、三星SDI

大众与松下和三星SDI均有合作,在大众全面电动化的战略中,中国电池企业也在积极参与,例如宁德时代正在争取MEB电动车平台大单。

大众在2017与江淮牵手,成为中国新能源合资车企的第一家企业,而江淮的热销车型IEV7S采用的是比克的电池。未来大众在国内的合资车型中,势必会有更多中国电池企业的身影。

上汽集团:卡耐新能源、宁德时代

上汽的新能源产品主力是荣威插混版和宝骏E100纯电动车型,这两款车型上市时间都不长,但针对区域市场的布局比较精准,因此销量和可圈可点。宝骏E100主打分时租赁市场,配套电池由上海卡耐新能源和宁德时代提供,2017年8月科陆电子10亿并购卡耐新能源。

通用集团:LG化学

通用在纯电动领域有着多年的积淀,从1996年的EV1电动车到2010年的雪佛兰沃蓝达Volt,再到2016年纯电动汽车雪佛兰Bolt,展示了强大的技术功底。

雪佛兰Bolt也被视为特斯拉Model3最强劲的对手,采用LG化学提供的电池。

丰田:松下

丰田排在第十并不是因为实力弱,而是丰田仅有普锐斯Prime这一款混动车型,另外丰田还有推出Mirai氢燃料电池汽车,但交付数量并不高。早期的普锐斯Prime搭配的是镍氢电池,在升级版也将采用锂电池,丰田还宣布与松下进行合作研发锂电池。

丰田的混动以及氢能车型在业内领先,针对日益增长的纯电动市场,丰田也开始妥协,并准备提前发布纯电动车型,此外,丰田还在大力研发固态电池项目。

分享到:

关键字:新能源汽车 动力电池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