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云南是我国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近年来清洁能源产业蓬勃发展,为南方区域、华东、华中提供着强有力的能源支撑和能源保障。云南能源监管办认真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以提高能源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推动云南电力绿色清洁发展,积极促进电力结构进一步优化。2017年云南清洁能源装机比重提升至84%以上,清洁能源发电量比重提升至94%以上;云南能源监管办积极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在更大范围内优化清洁能源配置,推动云南能源清洁化发展再上新台阶。
扩大云南清洁能源消纳市场
近年来,云南电力建设如火如荼,境内金沙江、澜沧江等流域投产了大量水力发电项目,并建成了近千万千瓦的新能源发电项目,能源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云南能源监管办不断推动云南电力绿色清洁发展,积极促进电力结构进一步优化。2013~2017年,云南发电装机增长了175%,从4900万千瓦增加到8600万千瓦以上,清洁能源装机比重提升至84%以上,清洁能源发电量比重提升至94%以上,火电发电量仅占全省发电量的6%左右;“西电东送”战略快速稳步推进,云南年度“西电东送”电量从2012年的412亿千瓦时增长到2017年的1242亿千瓦时以上,2013~2017年累计送电量达4700亿千瓦时,减少标煤消耗18988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6859万吨,有力促进了国家“西电东送”战略的实施和美丽中国建设工作;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国际电力交换枢纽建设有序推进,2013~2017年累计完成跨境交易电量147亿千瓦时。
与此同时,随着大型水电机组及新能源项目陆续投产和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云南电力市场出现了电力供需严重失衡、电力电量严重过剩的局面,清洁能源白白浪费,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为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扩大云南清洁能源消纳市场,云南能源监管办认真发挥专业优势,积极参与深化云南电力体制改革各项工作,加快推进云南电力市场化建设;出台实施《云南电力市场中长期交易实施细则》,开展电力市场化交易等多次专项监管,着力规范云南电力市场运行秩序。2016年8月25日,云南省人民政府向昆明电力交易中心授牌,是全国首家由电网企业相对控股的电力交易机构。云南市场化交易电量从2015年的346亿千瓦时攀升至2017年的703亿千瓦时,占全省用电量的58%。电厂侧平均成交价格0.18元/千瓦时,用户侧平均成交价格0.33元/千瓦时。
深入改革规范电力市场建设
2017年,云南能源监管办切实抓好电力市场监管各项制度落实工作,加强滇西北直流工程等外送通道建设监管,有力促进了全省清洁能源消纳与更大范围优化配置;积极参与云南省电力体制改革相关配套文件起草、修订和实施,针对行政干预过多、交易规则制定及修订不严密、操作层面存在不公平及不规范行为等问题,积极与云南省电力体制改革领导小组有关部门协调沟通,确保云南电力体制改革不走弯路;根据《云南省售电侧改革实施方案》要求,督促昆明交易中心制定发布了《云南电力市场主体准入与退出管理实施细则(暂行)》,明确注册流程,切实执行政府有关部门对于电力市场的准入要求,把好电力市场准入关口;大力推进云南增量配电业务改革工作,与云南省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了 《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能源局云南监管办关于推进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的通知》(云发改能源〔2017〕447号),明确了试点范围和重点、试点流程、组织实施办法等;与云南省能源局共同组织召开云南省增量配电业务改革座谈会,稳妥有序推进云南省增量配电业务改革工作;按国家信用建设的要求,批复《2017年云南电力市场售电公司信用评价机制(试行)》,全面建立健全电力交易信用体系。
2017年,云南电力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入推进,电力市场建设进一步成熟规范,市场开放程度、交易主体数量、交易规则成熟度、交易品种种类、交易规模、降价幅度全国领先。2017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在昆明召开全国电力体制改革座谈会,云南电力体制改革和电力市场建设工作得到充分肯定和认可。2017年底,云南电力市场主体5814家,同比增加1907家。其中发电主体361家,装机占比达77%;电力用户5373家,同比增加1800余家;售电公司80家,市场活跃程度显著增强。市场活跃程度显著增强。全年省内市场化交易电量将达70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超过19%,占省内售电量的58.1%以上;电厂侧平均成交价0.18元/千瓦时左右,用户侧平均成交价0.33元/千瓦时左右,促进了云南主要行业开工率由2017年初的42%如今上升至65%以上,为云南稳增长、调结构、降成本,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有力支撑;省内用电量和“西电东送”电量显著增长,有力促进了云南清洁能源消纳,促进了国家“西电东送”战略的实施和美丽中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