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后现货市场金属钴价格持续飙升。截至3月1日,SMM电解钴价格破60万元/吨关口,3月2日,SMM报价持平,较去年同期37.5万元/吨,价格涨了60%。近日,不少供应商已停止“零售”,甚至不再提供报价。
钴价飙升“一日一价” 供应仍吃紧
由于订单充足,几个主流的钴产品供应商已停止对外“零售”,主要供应其长期合作厂家。金川集团是国内传统的钴业大佬,坐拥我国唯一的优质钴矿资源。据SMM调研,金川国际销售部门一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只能实现长单供应,优先满足长期合作厂商的需求,因金属钴长期处于缺货状态,2月公司几乎没有接零售单,3月要视情况而定,综合考虑公司库存与产量情况。但预测接受零售单的可能性不大。
今日,电解钴报价62万/吨,但海外报价已近64万/吨。”对于金属钴为何会春节后再度上涨的情况,该公司人士表示,主要还是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市场需求预期较高,钴市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让全球“钴”奇货可居。
据SMM了解,华友钴业是国内最大的钴供应商之一,也向媒体作出类似的回复,硫酸钴等产品已经停止报价,“要款到发货,但可能要等待3月14日左右才会有货。”格林美、华友钴业、金川集团三家占据了这个市场的半壁江山。同样,格林美一公司内部人士表示,从供应上看,货量并不大,“有也主要是供应我们自己的生产环节。”
另外,在节前的2018年2月13日,财政部等四部门发布《关于调整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通知》,调整后的补贴政策自2月12日实施,2月12日至6月11日为过渡期,过渡期期间上牌的新能源乘用车、新能源客车按照此前对应标准的0.7倍补贴,新能源货车和专用车按0.4倍补贴,燃料电池汽车补贴标准不变。新补贴政策的出台无疑对此前退补的说法是当头一击,也使得本来就唱多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者振臂高呼。
资本市场受鼓舞 概念股在二级市场走势强劲
受钴价持续飙升鼓舞,现货强势价格走势传导到资本市场,金属钴概念股继续走强。截至3月2日15:00收盘,多家小金属(个股)收涨,中科三环涨6.64%,华友钴业收涨2.48%,寒锐钴业涨2.15%,北方稀土涨1.91%。
其中,自节后开市以来,以华友钴业、寒锐钴业等为代表的钴业龙头股二级市场持续走强。其中,华友钴业股价已创下上市以来的历史新高,收盘价较年前最后一个工作日2月14日涨幅达23%。
受益于钴价大幅上涨,从目前已经公布的龙头企业业绩年报来看,均超预期。其中,华友钴业去年四季度业绩环比大幅增长。根据公司全年业绩预告测算,去年四季度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5.5-8亿,环比三季度增长30%-90%。格林美2017年度业绩预报称,预计2017年1-12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4.7亿元-6.1亿元,同比上年增长80%-130%。
寒锐钴业2017年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65亿元,净利润4.49亿元,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4.49亿元。从单季业绩来看,公司四季度实现营业利润2.02亿元,实现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1.38亿元。
对此,公司方面称,2017年公司业绩大幅提升的主要原因是产品价格大幅上涨。
此外,寒锐钴业一季度业绩预告已出炉,公司表示,预计报告期内实现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增长395%-424%,约为2.46亿元-2.61亿元。 对此,中泰证券分析师陈炳辉表示,依照往年销售惯例推测,一季度按例属于淡季,销量仅占全年六分之一。但今年却大不一样,寒锐钴业一季报业绩预告已超预期,预示全年业绩也有望持续超预期。
据寒锐钴业公布的财务数据可窥探出,2017 年以来,公司存货显著增长,存货价值由2017 年一季度末的 2.66 亿,增长至去年上半年末的5.35 亿,第三季进一步增长到了6.99 亿元,第四季公司的存货价值进一步增加到9.16 亿元,其中原材料库存就达到了近 6 亿元。从公司采用持续增加原料库存的备货策略来看,也间接体现了公司看涨钴价的态度。
此外,国内几大钴矿供应商近几年在钴原料端的资源开发上一直动作频繁。
钴矿商抢滩出手阔绰 刚果(金)成热门
目前从全球钴供应来看,钴矿主要来自于铜镍伴生矿,而铜镍行业处于供给增速持续下滑期,钴供给也受限于铜镍行业扩产进度。刚果(金)是最大的钴资源国和供给国,因此从上世纪二十年代刚果(金)以及其它富矿非洲城市便成为矿业资本抢夺的热门地。 据媒体报道,国内不少龙头钴矿企业均已在刚果(金)深耕多年。从2003年开始,华友钴业等中资企业就前往刚果(金)试水。截至目前,金川矿业、洛阳钼业、华友钴业等多家公司的合力在刚果(金)、甚至非洲已不容小觑。而在十几年之前,刚果(金)矿业基本掌握在欧美、印度和黎巴嫩人的手里。
2011年8月,金川矿业收购南非麦托雷斯(Metorex)的鲁阿希矿业(Ruashi mining)。2012年2月,中国五矿成功收购刚果(金) 铁砧矿业(AnvilMining)100%的股份,掌握两座铜钴矿。2015年11月,中国中铁(41.72%)、中国电建(25.28%)、华友钴业(1%)刚果(金)(32%)合资组建的华刚公司开发的868万吨特大铜矿一期投产,该铜矿属于世界级特大铜钴矿山。
2016年下半年,洛阳栾川钼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斥资270亿元完成两项重大海外收购,其中一项即是收购全球矿业巨头自由港麦克默伦公司 (Freeport-McMoRan)位于刚果(金)的Tenke Fungurume铜钴矿56%股权。
2016年6月,华友钴业收购刚果(金) PE527铜钴矿区。华友钴业目前直接控制的资源储量钴金属量约 7 万吨,铜金属量约 58 万吨,此外,公司定增募投项目 PE527矿权建设项目原目标2017年底投产,项目设计产能年产铜钴精矿含铜1.43万吨、含钴3100吨。寒锐钴业氢氧化钴产能由2000吨金属量增加到5000吨金属量,2018年全年钴收矿能力将跃升至7000吨以上。
有趣的是,不仅矿端企业抢滩占地,下游企业也逐步重视起原料端的供应问题。
可谓“当年看它不起 如今高攀不起”
就在上周,科技巨头苹果公司被曝正在和矿业公司直接洽谈签订长期采购协议,计划每年能保障供应数千吨钴,合约期限为5年甚至更长。此前,苹果公司根本不屑去做这项工作,只要交给电池供应商即可。
目前已被媒体曝出有所行动的终端企业可不仅仅只苹果一家,早在去年9月底,SMM便援引外媒报道在《大众招标钴长期“饭票” 供应商暂无人响应》文中指出全球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之一——大众汽车(VW)试图确保钴的长期供应,以推动其进军电动汽车,但这一金属的主要生产商所却无人响应。 据知情人士透露,大众汽车上月发布了一项招标,要求以固定价格至少维持5年的供应,却没找着买家。
今年1月底,特斯拉被曝正在和智利锂矿巨头SQM进行谈判,希望可以确保锂、钴等电池级别材料的需求量。2月初,宝马也被传出即将签署一份为期10年的锂和钴原材料供应合同以缓解电动汽车电池的需要。
而相较特斯拉、大众、宝马等在新能源汽车方面雄心勃勃的车企,苹果这一3C巨头的钴使用量却显得有些小巫见大巫。
东方财富证券资深投顾季菲菲分析,“钴的价格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就一直在上涨,其实也跟国外生产方有意识地提高定价有关。” 她还建议,“钴目前在国内主要运用于新能源汽车领域,新能源汽车在发展过程当中,会不断运用新的材料,也有可能出现可以替代钴的材料,那会对市场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SMM钴锂分析师洪璐认为,春节后国内的钴价受海外报价跟涨,钴主要供应来源在国外,定价权也在国外的生产方手上,因此,供不应求的形势暂时不会改变。需求方可能受新能源汽车利好,以及近期的国内新能源补贴政策落地的消息所影响,对于未来钴价走势,建议投资者谨慎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