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在3月2日第一场记者会上,全国政协发言人王国庆回答了16个问题,以此拉开了2018年“两会”序幕。
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一年一度的盛会,成为全球瞩目焦点,也让中国正式进入“两会时间”。
各界代表和委员共商国是,各产业发展新风向逐渐明晰。而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能源领域依然是关注焦点。
据不完全统计,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对外发布的名单上,共有96位能源代表,其中光伏3位、电力59位、油气22位、煤炭12位。另外,47位政协委员也来自能源行业。
上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了哪些建议、提案? 新的一年,能源政策与趋势又将走向何方?今日,《能源》编辑部继续推出“两会观察”系列报道,以下刊发第三篇。
2017年,煤炭供给侧改革渐入佳境,各种阵痛随之来袭。
这一年,煤炭去产能又一次超额完成任务,但也出现了煤炭供需紧张、煤炭价格高企等情况。
在这场备受瞩目的“两会”上,自然少不了煤炭行业的身影。行业专家、企业高层,以及一线工作人员纷纷建言献策, 煤炭行业依然看头不小。
>>>> 凌文:界定清洁能源,应该只论排放,不问出身
提案:
能源革命必然导致“煤炭革命”,但“煤炭革命”绝不等于“革煤炭的命”。在当前及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简单地“去煤化”并不可取,“大力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才是现实和明智的选择。
站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稳定供应的战略高度,在发展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同时,充分发挥煤炭资源丰富性、经济性、可洁净性和保障程度高的特点,全面推进安全高效绿色智能化开采和清洁高效低碳集约化利用,是构建我国清洁高效安全可持续的现代能源体系的立足点和首要任务。此外,凌文还认为,要依靠科技进步,实现煤炭的全面清洁化。
短评:
国际市场刮起弃煤风潮之际,中国应基于本国情况辩证的看待煤炭在能源结构中的地位。在发展清洁可再生能源的同时,更清洁的利用煤炭必将是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最佳的选择。
>>>> 袁亮:《关于去产能及关闭煤矿资源开发利用的建议》
建议:
中国工程院院士袁亮表示,煤矿关闭或去产能后,仍赋存多种可利用资源,比如地下空间、水、煤及共伴生资源、土地等。他建议将去产能矿井资源开发利用纳入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统筹部署、科学规划,把握去产能矿井开发利用的挑战和机遇,实现资源精准开发、科学闭坑与灾害治理、去产能资源综合利用、生态环境恢复美化的全生命周期的可持续发展。
对此,袁亮建议,应出台支持去产能煤矿资源开发利用的政策和管理办法,简化审批程序,在核准指标配置和备案手续政策上对去产能矿井开发利用项目倾斜。开展去产能矿井资源开发利用产业财政补贴、减免税、专项基金等多种扶持政策的研究。
短评:
2016-2017年煤炭去产能累计超过4亿吨,而近期刚刚发布的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显示,中国将在2018年削减煤炭产能1.5亿吨。去产能之后,关闭煤矿怎样发挥剩余的价值确实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如何利用这一部分资源?袁亮院士的建议或将加快这一进程。
>>>> 李炜:加强智慧矿山建设&深化国企改革
建议:
河南神火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炜建议:希望国家能够以国家专业煤炭研究机构为主体,联合全国范围内的煤炭装备制造研发机构,组建强有力的研发体系,尽快推动实现煤炭清洁化、智能化开采和利用,加快智慧矿山建设。
而针对国企改革面临的产业多元化,资本单一化;负债率偏高;机制不活、体制不顺、机制臃肿、人浮于事,以及管理效率低,管理成本高等问题,李炜建议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其中最关键的一环就是产权制度改革,引进战略投资者,改善资本结构,从单一的国有资本变成混合所有制资本,进而带来法人治理结构的变化。
短评:
随着煤矿采掘技术的进步,煤矿的智能化开采越来越多的付诸实践,在解放人力的同时也提升了效率。
此外,煤炭企业多为国有企业,国企改革是绕不开的命题。混改是最关键突破口,战略投资者既可以带来资金,也能够带来新视野、新理念,通过现代化管理制度必将增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盈利水平。
>>>> 董林:煤矿井下工人艰苦岗位津贴免征个税
建议:
山西焦煤西山煤电杜儿坪煤矿掘进一队副队长董林表示:2018年起,公司的煤矿井下职工‘入坑费’、夜班费列入个税减免范围,平均每位井下职工每年可增加约1400元收入。至此,董林连续四年呼吁的“煤矿井下工人艰苦岗位津贴免征个税”在山西省终于落地。
短评:
2018年两会,关于税收的话题反响十分热烈。而“减税降费”不仅可以降低企业经营负担,也能让工作在一线的员工充分收益。
希望出现更多像董林这样的一线代表积极建言,通过完善分配等制度,把更多的发展成果装进老百姓的口袋,提升他们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