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首屏板块>矿产资源开发与保障 返回

2017年圆柱电池排名榜 谁执牛耳?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电池中国网 发布时间:2018-03-13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2018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方案的公布让公众再次关注到高能量密度电池上,电池中国网就2017年在产的581款使用圆柱电池的车型,以能量密度和装机量两类数据为标准进行排名,分析前10家企业。力图找到动力电池优势企业及这些企业的能量密度水平,分析出2017年圆柱电池企业谁执牛耳?

图1:2017年单体能量密度排名前10的圆柱电池企业及对应车型装机量情况统计

blob.png

数据来源:动力电池应用分会研究部整理

从2017年单体能量密度排名前10的圆柱电池企业来看(如图1所示):

1.18650电池成企业高能量密度最好选择。单体能量密度排名前10家企业均采用18650技术,众所周知特斯拉也是采用的该型号的电池,主要特点是技术成熟,电池一致性高,可以进行不同结构电池组的组合与优化。电池中国网看好其发展,预测2018年会在乘用车市场有较广泛的应用。

2.电池单体能量密度210-260Wh/kg之间,且全部采用三元电池。目前基于2018年补贴方案中能量密度与EKG值等标准,若要想获得较高的补贴金额,电池系统能量密度最好要在140Wh/kg以上。以成组效率60%为例,单体能量密度要达到233.3Wh/kg以上。三元似乎是高能量密度圆柱电池的必然之选。

3.车类主要以专用车为主,乘用车为辅。专用车以物流车为主,短途运输及货运是其主要功能,对电池技术的要求相比乘用车来说不高,故最先成为高能量密度电池应用的领域。而乘用车作为公众出行工具,对性能的要求较为严苛,对动力电池安全性要求同样高,相比之下应用数量较少。而客车主要采用磷酸铁锂电池,能量密度较三元差距较大,故不在高能量密度排名之中。

4.单体高能量密度对应的车型装机量不高现象明显。造成这一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成组效率不高,通过计算基本在50%-60%之间,这导致系统能量密度低,不利于车企应用。未来通过PACK及BMS技术进步,成组效率会有显著提升,70%-75%或将有所突破。

图2:2017年装机量排名前10企业的最高单体能量密度情况统计

blob.png

数据来源:动力电池应用分会研究部整理

从2017年圆柱电池企业装机量排名前10家企业来看(如图2所示):

1.圆柱电池十大企业实力雄厚!前两家圆柱电池企业装机量分别为2.41Gwh和1.65Gwh,均在1.5Gwh以上,且前10家企业装机量占总装机量10.18Gwh的81%,产能集中明显。

2.圆柱电池目前以三元为主。除沃特玛客车采用磷酸铁锂电池和银隆快充客车采用钛酸锂电池外,其他电池企业皆采用三元电池。

3.200Wh/kg是2017年高能量密度圆柱电池行业标杆。生产三元电池的电池企业单体能量密度均在200Wh/kg左右。未来为更好适应市场及政策,250Wh/kg或成2018年高能量密度圆柱电池行业标杆。

综合两份数据,电池中国网认为:

1.比克电池或成圆柱电池行业龙头。目前十分看好比克电池、江苏智航、天津力神、上海德朗能在圆柱电池领域的优势地位,这几家企业都是单体能量密度和装机量都靠前的企业,在技术和市场层面均有所优势。且对比数据,比克电池优势更为明显。

2.圆柱电池技术发展以18650为主要方向,单体能量密度向250Wh/kg发展,预计2018年量产的电池会向300Wh/kg突破。基于目前补贴政策和各圆柱电池企业技术进步速度,提高单体能量密度和成组效率是2018年动力电池企业集中突破的重点区域。

3.高能量密度电池会优先在专用车领域发展。这一方面由于专用车近两年装机量飞速发展,数量增长迅速,另一方面较乘用车而言,专用车空间灵活、PACK和BMS技术水平要求不高,利于快速应用。

作者:研究部

分享到:

关键字:动力电池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