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人物观点 返回

郑毅:光电建筑市场面临的主要问题

作者:郑毅 来源:太阳能发电网 发布时间:2018-03-30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随着分布式光伏应用的快速发展,光电建筑应用正在成为分布式的主要应用方式。但与此同时,光电建筑市场的发展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特别是一些光伏与建筑简单叠加的项目,不仅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建筑自身的美感,也存在着诸多安全隐患。

在日前由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光电建筑应用委员会主办的“建筑光伏信用与质量建设发展论坛”上,杭州国电能源环境设计研究院副院长郑毅先生表示,从长远来看,简单附加的屋面光伏电站模式难以为继,融入建筑是光电建筑发展的必由之路。

作为系统设计专家,郑毅先生对光电建筑有着长期的研究和深入的思考,他认为,光伏与建筑的融合,应该是全面而综合的,应包括工业设计、建筑设计、制造技术、材料、构造、法规标准、检测评价方法、沟通语言等各个方面。

根据郑毅先生的演讲内容,我们整理了他关于光电建筑市场现状、光电建筑发展路线及光电建筑未来状态等方面的主要观点,将分别刊出。

以下为郑毅先生关于光电建筑市场现状及问题的主要观点:

◆ 存量建筑优质屋面数量有限,增量建筑投资建设速度放缓,屋面资源争夺大战愈演愈烈,有效资源面临快速枯竭问题,项目开发附加成本快速上升。

◆ 从长远来看,简单附加的屋面光伏电站模式难以为继,可改造利用的屋面,改造技术复杂度日益提升、成本日益增长。

◆ 光伏行业与建筑行业未形成规模化的有效融合,融合之路漫长而艰难。光伏融入建筑是光电建筑发展的必由之路,无法规避。融合是全面而综合的,包括:工业设计、建筑设计、制造技术、材料、构造、法规标准、检测评价方法、沟通语言等各个方面的深度融合。

◆ 关于融合,需要强调的是:光伏是新兴行业,建筑行业历史悠久,光伏要主动融入建筑,切勿主次颠倒。

◆ 关于沟通语言,未引起足够重视,各说各话、鸡同鸭讲。

举例:建筑师的语言:多少钱1平米?1年能发多少电?(我要的是新型建材)

光伏人的语言:我们的产品是……元/瓦,功率是……(我卖的是光电产。

◆ 光电建筑还未作为一个新兴行业来看待,对光电建筑的认知还有一个过程,这也是造成光电建筑发展窘境的重要因素之一。光电建筑中的光伏产品应用既不是简单的光伏附加,也不同于传统的建筑材料、构件。在政策、法规标准等方面,缺乏系统、有效的发展支撑。

◆ 在建筑外围护结构应用光伏产品的附加风险增加额外成本,如:结构安全、消防安全等。

◆ 绝大多数光伏组件产品缺乏工业设计,难以满足城市规划、建筑美学需求,难以获得政府规划部门、业主、建筑师的认可,对应用空间扩展造成较大阻力。

◆ 行业内对光电建筑缺乏更为广泛和深入的探索,进展缓慢。

◆ 严重依赖补贴政策,对于在建筑艺术、产品功能叠加等方面所产生的增值收益重视不足。

◆ 对于行业面临的项目小型化、需求多样化、技术复杂化等所倒逼的形态多元化、技术精细化进程缺乏积极、有效的探索。

◆ 光电建筑中所应用的光电产品的类型多样化、技术复杂化等因素对现有运维及检测的模式、方法等构成重大挑战。

◆ 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质量评价体系亟待完善,信用体系亟待建立,极少数的负面信息造成应用推广的较大障碍。

◆ 严重缺乏建筑师的参与是造成光电建筑行业发展缓慢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政策引导之外,制造产能释放和资本参与是目前光伏行业终端应用的主要推动力量,而面对光电建筑,这两者均难以构成主要推动力量,光电建筑的发展是依靠设计产生需求,需求拉动制造。建筑师的参与度与推动力量的大小构成正比。

分享到:

关键字:光伏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