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北院”),成立于1950年,是世界五百强企业——中国电力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成员企业。
经过多年的市场和业务拓展,西北院已由传统的水电勘测设计院转型发展成为集勘测设计、工程总承包、投资运营于一体的科技型工程公司。在水、风、光、地热等能源综合利用、水生态环境工程、太阳能光热发电、垃圾集成利用、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区域社会经济规划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的技术特色,具有为政府、客户提供工程整体解决方案的综合能力和国内一流水平。
3月28日上午,由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组织的第四期全国储能产业巡回调研团走进西北院,西北院副总经理李蒲健,公司副总工程师、新能源工程院院长肖斌,公司副总经济师张国强,新能源工程院副院长奚瑜及相关技术人员等参加了调研会。结合西北院在清洁能源领域产业布局、储能项目,双方就储能产业发展、技术路线和政策、规范标准等方面做了深入的探讨。
李蒲健介绍了西北院发展历程、业务、人才、业绩情况,并指出:西北院在三十多年国际化进程中逐渐形成了以亚洲、非洲、美洲三大区域为核心的市场布局,涉及水电、新能源、基础设施等多个领域,在多个国家设有分支机构。通过近百个国际工程项目的履约历练,积累了丰富的国际工程经验。
据了解,西北院拥有“工程设计综合资质(甲级)”等国内最高等级资质,拥有或正在组建“国家水能风能研发中心西北分中心”、“国家能源水电工程技术研发中心高边坡与地质灾害研发治理分中心”、“湖泊水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省绿色能源开发技术集成工程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基地等企业研发平台。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917人,具有高级职称人员931人(其中教授级高级工程师383人),国家设计大师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贴专家13人,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陕西省工程勘察设计大师2人,陕西省优秀勘察设计师16人。
在高端的人才队伍和国家级资质平台的不断壮大下,西北院核心竞争力得到显著提升。主要体现在:
在水电领域:60余年来,先后承担了国内外30余条河流的水电规划和140余座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的勘测、设计、咨询等工作,已建成投产和在建水电站100多座,总装机规模3400万千瓦。
在新能源领域:西北院积极探索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新的能源利用方式,积极开展多能互补、风光水互补、水电联合运行机制研究,已建风电装机达2000万千瓦、光电装机达450万千瓦,均位居全国之首,这也充分说明西北院在推动我国清洁能源发展进程中扮演了关键角色。
在基础设施方面:西北院先后承担了一批工业与民用建筑、大型桥梁、隧道、等级公路、地铁、城乡规划、生态景观、环境保护、水生态环境治理的规划、勘察、设计及工程建设,发挥了行业引领作用,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李蒲健表示,为解决西藏偏远地区的用电问题,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西藏自治区发改委、自治区能源局等积极推进双湖可再生能源局域网工程,依托项目总承包方——西北院,提出的“光伏发电+储能”的局域网供电方式,发展当地可再生能源,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该项目既是实现双湖县人均用电达到小康目标的民生工程,更是被寄予厚望,希望借此打造一个解决全国偏远地区用电难题的示范工程。
据项目设总陈刚介绍,该主体工程包括装机容量为13兆瓦的光伏电站、7兆瓦储能系统及双湖县城配电网系统,系统最高电压等级为10千伏。为了最大程度的保护生态环境,在县城西南方的缓坡上,占地400余亩相当于40个标准足球场大小的光伏电站依山而建。该项目采用了两种近十万块锂电池、高达23兆瓦时的储能设备,也让双湖项目成为了中国规模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局域网项目、国内储能规模最大的可再生能源项目、世界海拔最高的光伏项目。
陈刚表示,为了让锂电池的统一性和输出功率达到一致,该工程还配置了锂电池多级控制系统、控制设备以及监测设备,以保证储能设备的稳定运行。
李蒲健表示,该项目建成投运后从根本上改变了双湖居民的用电状况,无论是电网规模还是储能形式都在同类型项目中具有极大示范意义。这个世界上海拔最高、中国最年轻的行政县,从此结束了没有稳定电能的历史,久居于此的藏族同胞,终于用上了“小康电”。
李蒲健指出,储能是国家予以重点推进的技术方向,我国西部地区在多能互补领域发展有显著优势,新能源产业开发利用空间很大,而储能技术如何进一步与新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相结合是很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研究方向。本次调研团的到访正当其时,我们要继续加强储能方面的技术储备,不断学习交流,积极响应和运用好国家产业政策,为企业转型发展增添新动力,拓占新市场。
陈刚此外还介绍了西北院近年来在储能业务在各类项目具体应用情况,如:德令哈展览馆光储系统项目、西藏改则县可再生能源局域网工程、二连浩特微电网示范工程、延长油田风光储气微电网项目、安康华泰光储项目、甘肃敦煌压缩空气储能项目、青海格尔木大型水光互补项目及新疆阜康抽水蓄能电站等。
中国能建江苏电力设计院配网工程公司副总经理苏麟在座谈时表示,双湖可再生能源局域网工程是我国在高海拔地区最具代表性的项目之一,也充分验证了大规模化学储能技术应用的可行性,尤其是电池管理单元、电池特性、BMS、控制系统以及相互间的搭配都做了很好验证。他认为,大规模储能技术应用要注意分层管理,充、放电频繁对电池的一致性也带来挑战,如果离网储能项目过低,可能会造成PCS停机。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协会副秘书长、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储能课题组组长陈永翀研究员在座谈时表示,西北院在各种储能技术应用中率先进行多种尝试,为未来储能系统进入电力系统单元做出了积极探索和实践,希望西北院在项目建设和项目运营上多积累数据与经验,认真做好在调度、储能电池、管理系统以及后期运维协调性,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智能化部主任李嘉逸在座谈时表示,在电价低水平的情况下,如何对新能源发电进行科学预测,如何结合电力市场交易进行考核,售电公司如何减少由于偏差考核带来的罚款。储能技术虽然能在这些方面有巨大应用空间,但这些项目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水平需要不断认真探索和研究。
肖斌认为,在现有离网型储能项目中,电池的存储容量太小,循环寿命太短,应用环境复杂,需要加强电池材料推陈出新的革命性创新研究。他认为,储氢、储热以及动力电池梯次利用都是未来重要的储能技术发展方向,同时重点就如何做好这些技术解决方案,推广应用及上下游产业链融合,织好“一张网”实现互推共促的发展思路和理念进行分享。西北院正在积极探索筹划建立一个云储能平台,把这些技术能更好地融入这个平台当中,并进行大数据系统化分析与研究。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协会秘书长刘勇指出,西北院作为我国推动储能产业发展的排头兵,不仅自身练就了实战本领,也为大规模应用积累了丰富经验。
刘勇表示,西北院在清洁能源领域发力多年,通过积极的探索、实践和锤炼,综合实力日益强大,正在步入集体向上国际化突围的关键期,并成为中国实现能源结构转型的重要支撑力量之一。希望西北院充分发挥在新能源项目优化设计、建设、运维管理以及大数据平台等方面的综合集成优势,积极为新能源产业转型升级把脉献策,为推动储能产业发展发挥更大作用。
专家组认为,要从动力结合(如燃油车与电池结合)、应用场景结合、产业链结合、新旧结合(如梯次利用)等方面做出积极探索;要从工程设计与规划、产品制造以及系统应用做好标准化设计;国家的储能产业支持政策没有落地细则难以实现储能系统降本增效,单靠企业微薄之力难以大幅度降低成本;要从政策层面推进储能上下游产业链协调发展;要积极探索储能系统集成商、储能电池制造企业以及项目业主之间的融合发展。
参加本次调研的还有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发展部秘书章立扬、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协会秘书长刘勇、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战略市场部战略处处长韩强、国网冀北电力公司经研院规划评审中心专责周洁、国网秦皇岛供电公司配网运行高级工程师虞跃、华夏幸福产发集团产业服务总经理刘义、广州智光储能科技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姜新宇、中国能建江苏电力设计院配网工程公司蔡博戎以及储能应用分会秘书处吴冬冬。
本期调研得到上海电气电站集团、广州智光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华夏幸福基业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