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并网调度>构网型储能技术 返回

全国储能产业巡回调研团走进力信能源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数字储能网 发布时间:2018-04-10 浏览:

力信能源:开启新能源时代

—记第四期全国储能产业巡回调研团走进力信能源


中国储能网讯:力信能源成立于2016年6月,是一家专业从事锂离子车用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的研发、生产、集成的创新高科技企业。产品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电动客车、大型商业储能和用户侧储能领域。力信能源为中信产业基金旗下控股企业,目前已经建成两个生产基地,一个研发中心, 2018年达产8GWh,镇江二期全自动工厂产线,生产效率为90PPM。

据了解,2017年力信能源已实现为一汽、中通、陕汽、金龙、亚星、申龙、森源、北汽福田等整车电池的配套,储能应用已经在中国、德国、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全球范围内实现了销售。

4月2日上午,由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组织的第四期全国储能产业巡回调研团走进力信能源,力信能源镇江基地副总经理门鹏接待了调研团一行,双方就力信能源在动力电池技术路线布局、动力电池成本变化、新能源汽车市场趋势以及储能应用市场等方面做了深入交流。

据介绍,力信能源已形成全链条锂电池研发能力及全方位研发测试能力,主要包含材料研发、工艺研发、电芯研发、BMS研发、模组研发以及电池包研发。截止到2018年3月,力信能源已取得42项产品认证。

力信能源拥有磷酸铁锂、三元两大产品线。目前磷酸铁锂电芯产品能量密度已经达到170Wh/kg,2018年主打产品210Wh/kg方形三元电芯的生产准备工作已经完成,将在近期进行大规模量产,而下一代250Wh/kg的方形三元电芯的技术准备工作也已经完成,预计将于2019年推向市场。

力信能源方形铝壳产品包含三元、磷酸铁锂和锰酸锂两大体系,乘用车产品主以三元电芯为主,目前量产能量密度在160—215Wh/kg,正在开发230~250Wh/Kg产品;储能与商用车产品以磷酸铁锂为主,目前能量密度130—170Wh/kg;物流车产品以锰酸锂为主,能量密度160~190Wh/kg;另外,在建的金寨基地,以软包产品为主,目前正在开发250Wh/Kg、260Wh/Kg和290Wh/Kg等产品,主要用于纯电动乘用车市场。        力信能源在新能源车与储能领域发力加快。管理团队的丰富经验给力信能源快速布局新能源市场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和商业创新模式。

据介绍,力信能源西藏羊易储能电站项目由30MW光伏+20.7MWh储能组成,项目位于4700米的西藏当雄县,也是中国目前最大的并网型商业运行储能项目。该项目具有多项优势,具体表现在:由18台PCS在V-F控制下并联网运行,为电网提供一次调频服务,这种技术的实现在国内外均属于首次应用,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其独特的设计,使储能电池在高海拔超低温环境下能够正常充放电;其使用的锂电池系统,性能稳定,可承受大倍率充放电,满足调频要求,充放电倍率高,损失小,收益更好,锂电池充放电深度更深,循环寿命更长。

门鹏表示,力信能源未来将围绕电芯、电池系统、新能源车、产品运维、梯次利用及回收整个产业链开展紧密布局。力信能源镇江4GWh已开始投产运营,安徽金寨4GWh软包电池项目开工建设。未来力信能源规划在全国布局,以满足力信能源全球化产能需求。

力信能源每年不低于8%的研发投入不断提升产品品质及新品开拓,构建电芯、结构、仿真和BMS全方位的研发体系,从系统的需求出发,开发电芯技术和组合技术,力求打造车用和储能用的高品质产品。未来力信能源还将在锂硫电池、锂空气电池以及全固态电池等方面储备新技术研发。

随后,门鹏陪同调研团前参观了力信能源二期生产车间,重点讲解了电池从匀浆→涂布→辊压→分切→卷绕→装配→烘烤→注液→预化成→清洗→焊PIN→分选的全过程生产工艺。力信能源采用全密闭自动制浆生产工艺,高速双层涂布,自动纠偏、测短路、装盘卷绕设备,全检装配线,立体化成分容系统。电芯生产过程中避免人为接触,保证产品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秘书长刘勇表示,作为国内智能制造企业的代表,力信能源通过深耕技术和研发领域,按照工业4.0标准,是目前国内自动化、信息化、灵活程度最高的智能化工厂,为业内树立了榜样。希望力信能源以高端制造业为起点,不断结合市场需求,多出新品与精品。

分享到:

关键字:力信能源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