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并网调度>构网型储能技术 返回

宁德时代李平:中国动力电池产业未来发展面临三大挑战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高工锂电 发布时间:2018-04-13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从索尼在1991年第一次实现锂离子电池的产业化至今,当前动力电池产业已经形成了中日韩三足鼎立的竞争格局。”宁德时代联合创始人、副董事长李平在2018年中国锂电行业企业家峰会上发表了“把握机遇迎接挑战”的主题演讲。

李平指出,电子产品普及促进了锂离子电池技术的快速发展,而电动汽车产业快速崛起扩大了锂离子电池的市场规模。中国自2001年加入WTO以后,大量的消费电子成品产线转移至中国,包括代工模式,这就造就了锂电池产业的绝大部分集中在中国。

而在工信部等多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动力电池产业链,包括矿产资源、上游材料、电池制造、设备、系统集成、市场推广和废旧电池回收再利用等。

与此同时,在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带动下,过去三年中国动力电池产销量位居全球第一。在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前十排名中,中国占据了四个席位,中国成为了动力电池产业发展聚集地。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中国已经在动力电池产业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李平在演讲中指出中国动力电池产业未来发展依然面临着三大挑战。

挑战一:动力电池有待进一步突破。李平认为,未来动力电池市场空间的打开,取决于新能源汽车与传统汽车相比、锂电池储能与其它储能技术相比,是否可以做到性能上更优、价格上更低、使用更便捷。

李平表示,目前中国电池企业要做的工作就是提升动力电池的各项性能指标,提升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快充性能、安全与可靠性、循环寿命和降低成本等。

挑战二:上游材料价格快速上涨。目前中国的动力电池产业规模越来越大,但是上游的矿产资源却不足以支撑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未来的大规模发展。上游的钴、锂等关键原材料近两年出现价格暴涨且供应紧缺,材料价格波动将会对中国整个动力电池产业产生极大不利影响。

“现在甚至连镍也开始涨价了,事实上镍资源并不稀缺,但市场上也有囤货现象推高镍价。”

挑战三:充电基础设备建设有待加速推进。李平指出,充电基础设施不足是制约新能源汽车推广的重要因素之一。当前国内车桩比例差距较大,一个是公用快充充电桩数量不足,另一个是私人充电问题难以解决。

当前国内存在充电设施不普及,功率偏低,充电便利性差;充电设施企业投入大,盈利难,建设积极性下降;充电桩无标准门槛,产品良莠不齐等问题。

李平表示:“有数据显示,95%的人日常用车行驶里程不足50公里,最多消耗10度电,而晚上家庭用电充电费用为3毛钱一度电,从而可以节省一大笔用车费用,所以一定要解决车桩比例差距大的问题。”

分享到:

关键字:锂电池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