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项目管理>电站事故及应急消防管理 返回

新能源汽车发展面临动力电池回收难困扰

作者:华明 来源:福建日报 发布时间:2018-04-18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近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数据显示,1月、2月新能源汽车销量近7.5万辆,同比增长200%。新能源汽车产业进入黄金发展期,目前主流车企的目标销量合计已突破70万辆,接近此前国内新能源累计销量总和。然而,随着首批新能源汽车上路已满5年,我国同时迎来动力电池退役“小高峰”,其回收再利用成为新能源汽车行业面临的棘手问题。

据介绍,我国自2010年开始试点新能源车补贴政策,2016年全面推广新能源车。而一般动力电池会在5~6年后退役。这意味着从2018年开始,我国将会有大量的动力电池进入报废期。据推算,到2020年,我国电池累计报废量将达到12万~17万吨。“与过去的铅酸电池相比,现在普遍使用的锂电池中的铜、钴、锂等金属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在市场机制调节下,废旧的动力电池将会受到回收处理企业的青睐。”某新能源汽车企业的技术人员表示。业内人士认为,新能源汽车电池退役后本身仍具价值,其回收利用方式主要是梯级利用和资源再生利用。

但目前,动力电池整体的回收网络体系还很不健全,无论是梯级利用还是再生利用,都还未真正形成规模,技术也仍待升级。据了解,我国只有少数几家第三方回收企业自建了回收网络,车企、电池企业、回收企业、物流企业协同联动的动力电池回收体系远未建立。

“动力电池退役回收的各环节关键性技术还不够成熟,一些电池回收企业仍采用手工拆解或者传统回收工艺。”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张长令说,采用传统工艺回收处理1吨废旧磷酸铁锂动力电池,不仅无法盈利,反而可能亏损。今年2月底,工信部等七部委联合制定《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明确汽车生产企业承担动力蓄电池回收的主体责任。

然而,一些细节问题仍然困扰着相关企业,业内人士呼吁制定更加详尽细致的标准。有专家表示,当务之急是尽快解决电池溯源问题,利用新能源汽车监督平台建立电池溯源机制,做到电池从“生”到“死”的全过程可追溯。同时扶持具有研发和提炼能力的企业,特别是引导梯级利用企业与电池企业融合发展,引导再生利用企业与资源材料企业融合发展。

分享到:

关键字:动力电池回收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