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2025改版停用栏目>储能资本>基金股权 返回

比亚迪净利少8成的背后: 丢了补贴后中国新能源汽车露出“原形”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财经杂坛 发布时间:2018-04-28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没有补贴的新能源汽车,会大面积“死亡”吗?

4月27日晚,中国新能源汽车领军企业之一的比亚迪披露一季报。财报显示,该公司今年一季度营收247.38亿元,同比增长18%;净利润1.02亿元,同比下滑83%;扣非后净利润为亏损3.29亿元,上年同期为盈利4.46亿元。

比亚迪方面预计2018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亿至5亿元,同比减少70.98%至82.59%。

对于净利润大幅减少的原因,比亚迪认为是由于受补贴退坡的影响,包括电动大巴和新能源乘用车在内的新能源汽车业务的整体盈利较去年同期相比有较大幅度的下降等造成这种情况。

2017年国家新补贴标准对于乘用车的补贴按照2016年的补贴标准退坡20%,对于客车的补贴标准普遍在2016年的标准上退坡了40%,快充类纯电动客车甚至降低60%。

进入2018年,新能源补贴政策进一步调整。按今年2月,初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关于调整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要求在2018年2月12日至2018年6月11日过渡期,上牌的新能源乘用车、新能源客车按照此前对应标准的0.7倍补贴,新能源货车和专用车按0.4倍补贴,燃料电池汽车补贴标准不变。

无独有偶。国内知名客车生产企业宇通客车2017年度财报显示,2017年累计实现客车销售6.72万辆,同比下降5.24%;实现营业收入332.22亿元,同比下降7.3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1.29亿元,同比下降22.62%。

宇通客车方面表示,部分指标出现了不同幅度下滑的原因,也是受国家新能源补贴政策退坡影响,客车行业需求出现了大幅下滑。另外,补贴政策的调整,导致2016年透支了行业部分需求,2017年尤其是上半年需求下滑明显。

简而言之,从去年降低补贴开始到现在,中国新能源汽车补贴后遗症显现无疑——没了补贴,难谈盈利。

众所周知,作为中国汽车弯道超车的一个强有力标的,新能源汽车从一开始就被相关政府部门寄予了厚望。在补贴的催热下,中国迅速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的第一大市场。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新能源汽车从2015开始到2017年,连续3年产销量位居全球首位。2017年,全球新能源汽车总销量超过140万辆,累计销售突破340万辆。这一年,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达到79.4万辆和77.7万辆,同比增长53.8%和53.3%。而截至2017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已经达到180万辆,占全球累计销量的52.9%。

显然,新能源汽车在政府的鼓励下有很多机遇,但是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不断提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也体现了出来。尤其是,目前新能源汽车进入门槛还相对较低,一些缺乏甚至不具备研发、生产以及制造新能汽车企业浑水摸鱼,让行业产生了大量违规或低劣产品。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存在5大问题。一是充电基础设施结构供给不足日益凸显;二是中央政府各部门之间,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衔接不充分;三是核心技术未获突破;四是市场流通服务体系不健全;五是车企面临补贴退出压力。

这里暂且不去剖析充电基础设备等配套环节,主要来谈国产新能源汽车的竞争力到底有多少?

以比亚迪为例。按照媒体的公开报道来看,2010年比亚迪F3DM 获国家相关部门和深圳市补贴金额就高达8万元/台,比亚迪e6可获得的补贴更是累计高达12万元。如此高的补贴,也难怪比亚迪总裁王传福当时就高调宣布,F3DM低碳版豪华型由原定价为16.98万元下调到8.98万元,以示庆贺。

也就是说,没有补贴这款车在当时将卖到中档车的价格。试想,这样的价格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又有多大?

雪上加霜的是,国产新能源汽车尽管在说明书上标注的都很清楚,250公里、300公里等续航里程,但在实际应用中,夏天和冬天的续航里程相差较大,而且与说明书上的标注也相差较大。即便是政策给予大力支持,国产新能源汽车很难再吸引回头客。

这就造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如今连补贴都逐渐退坡,国产新能源汽车的前景真的十分暗淡。

更为不妙的是,2018年4月17日,发改委宣布2018年取消新能源汽车外资股比限制。这也意味着,越来越多的资本和力量涌入中国新能源汽车领域,竞争更加激烈,洗牌重组在所难免。

颇为讽刺的是,部分人认为特拉斯在中国市场价格坚挺、销售火爆是因为国人崇洋媚外的心理作祟。那真的请擦亮眼睛,去试驾一下特斯拉,再问问特斯拉的车主与比亚迪等新能源汽车的车主,答案就一目了然了。

介于此,财经杂坛认为,国家相关部门还应制定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标准的高额补贴,刺激国内厂商在研发技术上的投入比,尽快提高国产新能源汽车的核心竞争力。

对于业内觉得比较不容易做到的执行标准问题,财经杂坛认为化繁为简,不需要大规模调研,更不需要听厂家的意见。不用全球最顶级技术标准,以免跳起来也够不着。就拿特斯拉的标准作为参照,适当降低,达到就进行大额补贴。优胜略汰,中国不需要集群化电动汽车品牌,有一两家走向国际的新能源汽车品牌足矣。

请注意,如果标准达不到,这样的国产新能源汽车“死了”也罢。


分享到:

关键字:新能源汽车 比亚迪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