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2025改版停用栏目>储能资本>基金股权 返回

美国能源行业致力于将储能发展趋势变为现实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数字储能网 发布时间:2018-05-04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2017年,美国的储能市场增长强劲,其发展轨迹类似于十年前的太阳能市场。美国的储能容量已超过1GWh大关,而行业媒体的新闻主题一直以储能的大规模部署、巨大并购活动、尖端技术创新,关键政策发展为主。

美国的能源行业正密切关注储能技术的发展,并将其作为一个改造老旧电网的具有前途的解决方案,同时也是新增产能的一个经济有效的选择。

美国旧金山国际电池储能博览会 (ees North America)是一个知名的储能行业的展会活动,其内容涵盖电池和储能技术的整个价值链。该活动与Intersolar North America共同举办,为与会者提供了与太阳能技术相结合探索储能系统的机会,并通过行业专家的分享了解实际应用。在今年的博览会上将推出一个新的特别展览Power2Drive,专注于充电设施、动力电池和电动汽车。

尽管面临太阳能关税,储能部署仍继续飙升

尽管太阳能产业最近受到美国对进口光伏组件征收关税听201条款的影响,但由于独立储能应用的普及,应用更加广泛的储能市场将隔绝其影响。正如行业媒体GTM Research分析师Brett Simon指出的那样,预计到2023年,美国储能市场的规模将达到38亿美元。对于那些受到关税影响的太阳能开发商来说,许多公司正在采用储能系统为现有项目增加新的价值流,并提高整个系统的经济效益。

美国各州政府部门推动储能市场发展

面对美国联邦政府的阻力,越来越多的州政府纷纷宣布对日益增长的储能市场的承诺。在美国沿海地区,加利福尼亚州和纽约州都宣布了其可再生能源目标,这些目标需要采用储能系统,以便将间歇发电并入其区域电网。加利福尼亚州的自我激励奖励计划(SGIP)积极促进用户侧的储能部署蓬勃发展,巩固了其作为美国储能市场的领跑者的地位。该州州长Andrew Cuomo最近承诺2025年的储能容量将达到1500兆瓦,纽约州也成为储能领域的最大市场竞争者之一。这些政府部门的承诺证明,储能系统的发展正在超越美国联邦层面的党派斗争。亚利桑那州企业委员会专员Andy Tobin是一位具有影响力的共和党人,他率先提出了亚利桑那州最大的储能目标:到2030年储能部署总量为3GW。如今,储能不再仅仅被视为环境倡导的一种手段,而是一种提供长期稳定电网的低成本电力的措施。

软件和分布式能源资源管理系统(DERMS)可以将价值转化为商业模式

从历史上看,成本一直是阻碍美国部署储能技术的最大障碍之一。虽然储能硬件成本大幅下降,但软件和分布式能源资源管理系统使资产所有者可以解锁新的服务和收入来源。落基山研究所(RMI)的相关调查报告表明,储能系统可向利益相关者提供多达13种不同的服务,其中包括客户、电力公司、独立系统运营商,以及区域输电组织。通过针对一项或多项服务,软件和分布式能源资源管理系统(DERMS)已经开始建立新的商业模式和融资机制,使得储能技术对于那些没有自己的储能资产的利益相关方更具吸引力。

锂离子电池将取代天然气峰值电厂

随着锂离子电池的成本持续下降,储能行业可以利用锂离子电池为北美地区老旧电网提供峰值容量。在GTM Research最近的一份报告中,持续提供四小时电力的储能系统可能会在未来5年内开始变得具有成本竞争力,并拥有新的峰值工厂产能。

根据这些研究结果,公用事业公司可能会将注意力从用户侧的储能资产(即特斯拉Powerwalls)转移到大型电网侧储能应用中,以替代日前老旧的天然气峰值发电厂。由于对燃气发电的要求很高,美国各州计划采用储能技术提供新的电力调峰能力。

储能将成为电动汽车生态系统的核心

美国的政府部门和电力公司正在为即将发生的电动汽车(EV)革命做好准备。爱迪生电气研究所和电动创新研究所最近的报告预计,美国电动汽车数量将从2016年底的567,000辆增加到2025年的700万辆。凭借现有的基础设施,电力公司将对在高峰时段为车辆充电的司机收取高额的充电费用。麦肯锡公司的一份报告指出,这些费用可能是每千瓦时2美元至90美元之间,其高额的费用将阻碍电动汽车的广泛应用。

储能系统所具有的独特的调峰功能可以在电力需求激增期间释放电能。正如上述调查报告所述,储能系统可以将商业客户的电力需求费用减少73%,从而为电动汽车司机和电力公司提供成本更低的充电生态系统。随着电动汽车需求的日益增加,储能部署将在平衡和升级电网基础设施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中国储能网独家编译,转载请注明来源,违者必究)

分享到:

关键字:储能系统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