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2025改版停用栏目>储能资本>基金股权 返回

“特锐德式小目标”折射出的充电思考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新能源汽车网 发布时间:2018-05-05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充电盈利似乎并不是太高深的问题,最基本的逻辑在于需求与供给的合理匹配,这两者构成了挣钱的基本面。”

“先定一个小目标,我先挣它一个亿!”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的小目标曾一度刷爆各大朋友圈。近日,“小目标一个亿”又再次被提及,只不过这次与进账无关,更多的是止损。这几天,特锐德董事长在今年4月中发布的《给特锐德股东的一封信》成为行业关注的热点。“2018年通过推动精准投建、生态共建、精细运营,由重资产逐渐转为轻资产的充电网生态运营模式,目标实现减亏1亿元,努力争取实现盈亏平衡,开辟特来电发展新篇章。”

来源:《给特锐德股东的一封信》

“特锐德式小目标”也又一次引发了业界对国内充电行业盈利与生存的再思考。业界人士报道指出,目前,国内充电桩行业翘楚几乎全部处于亏损状态,整个新能源汽车充电行业出现了瓶颈性的发展问题。

从现实数据来看,整个充电桩行业本应该是发展一片大好。2017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79.4万辆和77.7万辆,累计保有量达180万辆,占全球市场保有量50%以上,其中电动汽车是绝对主力。与此同时,业界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我国充电桩保有量达45万个,其中,公共类充电桩21万个,私人充电桩24万个。车桩比远远高于1:1。

对于桩企来说,如何扭亏为盈成为其安身立命的关键所在。

那么充电行业是否真的难以盈利,疲于奔命?又该如何拯救垂死挣扎的充电桩企业?

近日,记者与充电行业权威运营商的负责人沟通了解到,充电桩盈利难与前期布局规划不太合理、功率搭配太合理、运营模式单一、建设成本高等因素息息相关,但是这并不意味充电桩行业难以挣钱。充电盈利似乎并不是太高深的问题,最基本的逻辑在于需求与供给的合理匹配,这两者构成了挣钱的基本面。

解决盈利难题,业界或许需要更多地关注运营车辆的充电需求问题。比如在公共出行领域,公交车有高强度的运行需求,充电次数有稳定保障,收益也就稳定。比如在深圳、太原这样的城市,其新能源运营车辆饱和度或者替代程度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比例,那么运营商挣钱似乎并不是什么难事。再比如在私家车领域,桩企压根儿没必要大面积圈地投入,“哪儿能建我建在哪儿”成为桩企投入的一大误区。未来,充电桩行业应该把建设补贴往运营补贴转换,建设运营方需更多地考虑两个关键因素,即哪儿能建,建了以后能不能产生流量、能不能产生盈利。

对于充电行业的盈利难问题,本报会继续关注,并将通过深度采访报道进一步探索行业的解决之道。

分享到:

关键字:充电桩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