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中国国际储能大会今天在深圳召开
中国储能网讯:以“勇担未来发展责任,推动能源结构转型”为主题的“第八届中国国际储能大会”5月19日在深圳华侨城洲际酒店隆重召开。
来自中国、美国、德国、英国、加拿大、西班牙、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和地区1500余位政府机构、科研院所、行业组织、电力公司、新能源项目单位、系统集成商等代表出席本次大会。
深圳是中国对外交往的重要国际门户,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精彩缩影。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深圳特区40周年,深圳人民通过不懈奋斗、与时俱进、敢闯敢试、敢为人先,从一个边陲小镇迅速建成一座欣欣向荣的现代化国际大城市,用勤劳、勇敢、智慧书写着中国40年改革开放的华彩篇章。
深圳新能源产业已形成从设备制造到能源服务的完整新能源产业链,核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纯电动汽车以及储能等重点领域发展迅速。
大会主持人:陈永翀教授
中国国际储能大会作为全球储能产业最具影响力的盛会之一,选择深圳作为本次大会的主会场,既有历史意义也有在新时代背景下加快推进能源转型的现实意义。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秘书长:刘彦龙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秘书长刘彦龙在致辞中表示,在国内市场方面,储能在西北的新能源并网与多能互补市场、华北电力辅助服务市场、京津冀、长三角等储能市场正迎来全面发展的机遇。国际市场方面,英国、美国、韩国、德国调频市场,东南亚及非洲微电网市场,日本用户侧的市场,澳大利亚及欧美互用储能市场正不断延伸,更多细分市场如分布式光伏加储能、综合能源服务、工业节能、数据中心、通讯基站、应急电源等领域正不断涌现储能商机,逐步形成了装备制造系统到系统集成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锻炼出了以北控清洁能源、科陆、比亚迪、CATL、力神、南都电源、亿纬锂能、猛狮新能源、智光储能等一批为代表的储能领先企业。
美国储能技术委员会主席:James Biggins
美国储能技术委员会主席James Biggins致辞中表示,美国的能源市场一直在积极推动可再生能源在整个能源结构中的占比,尤其是像风电和光伏发电。截止到2017年4月为止,美国有24.2GW的储能装机,差不多占到全世界的1/3市场份额,预计美国储能市场从2013年到2023年之间会经历15倍增长。随着储能成本的进一步下降,美国储能市场会有更快速发展,新能源储能项目也将变得越来越国际化。
中国工程院院士:顾国彪
中国工程院院士顾国彪致辞中表示,希望能够把“产学研用”结合起来建立利益共同体,相互共享,共同致力于推动储能产业发展环境。同时要加强对储能技术知识产权的重视与保护。
中国能源研究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李俊峰
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中国能源研究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李俊峰表示,增长方式的转型、能源系统的转型和生活方式的转型已经促成了能源系统由煤炭向油气时代的过渡,还将推动能源由化石能源向非化石能源过渡。储能、现代电力系统、可再生能源和电动汽车是能源革命的四项技术,缺一不可。中国的储能技术不是中国的,而是世界的,它是世界能源变革或者引领世界能源变革的基础。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王仲颖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王仲颖表示,以交通领域(4亿辆电动汽车90%电气化)为代表的应用清洁能源必将引发一场能源消费革命;以绿色发展为内涵的高质量经济发展必将引发一场能源生产革命;化石能源的清洁利用只是实现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辅助措施,过渡阶段;能源经济生态系统必将成为以电力为核心,以风电、光电等为主力电源的供电系统所构成,以可再生能源为主导的能源生态系统。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国际部主任、副研究员:柴麒敏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国际部主任、副研究员柴麒敏认为,2017年国家出台了《储能产业发展指导意见》、《电力补偿服务的工作方案》等支持政策,开启了比较好的储能应用开端。但总体来说这方面的政策还是不足,需要进一步从立法、财税、规划、基建、交易、监管等各方面进行政策推动的可行性。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能源研究室主任:朱彤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能源研究室主任朱彤表示,中国发展储能的技术路线、商业模式以及发展路径也许跟欧美国家不一样,其中最大的问题在于我们的体制改革推进的前景和速度是不确定的,你不知道它什么时候达到你想达到的理想阶段。因此,需要建立和完善储能服务发展直接关联制度条件,包括清晰的发展目标、持续的可再生能源激励计划、构建储能标准体系、储能采购激励措施。
科陆董事长:饶陆华
科陆董事长饶陆华致辞中表示,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储能应用领域更加明晰,储能项目的规划量大增,储能市场的爆发点已经点燃,未来能源革命、大规模的可再生能源的接入和电力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都将储能产业创造极大市场商机。希望业界同仁携手并肩,突破商业化应用门槛,实现储能系统多重价值,共同推动储能产业可持续发展,使储能成为支撑能源革命,建设我国低碳、绿色系统的新生力量。
北控清洁能源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执行总裁:王野
北控清洁能源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执行总裁王野表示,大规模储能系统有不同的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有的储能系统是单一电网调峰,有的储能系统是调峰、调频、调压等多重应用场景的结合,根据不同的项目,大规模储能系统的功率配置和电池配置和选型是完全不同的。
浙江南都能源互联网运营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大为
浙江南都能源互联网运营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大为表示,发电结构的发展和用电结构的变化,从空间上衍生出储能的一些应用,比如说电力系统上做调频,电力系统上做应急的备用以及新能源现在发展大了之后,由于它的发电具体的电能质量的问题,所以也有了储能作为平抑新能源的作用。这些是储能在空间上,电力应用、供需空间上所带来的价值。
深圳吉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阳如坤
深圳吉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阳如坤表示,储能产业发展到今天已经到了制造模式、制造方式和智能制造的大规模制造时代。需要从电池的设计、公益的选择、智能制造的装备深入研究来解决我们行业发展的问题,来真正打造属于储能产业竞争的时代。
作为推动我国能源结构调整的关键支撑技术,储能的发展已受到政府机构、行业协会、大型能源企业、电力公司、系统集成商、检测认证机构等业界力量的高度重视。
2017年,国家五部委发布的《关于促进储能产业与技术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储能在电力调频领域、在工商业用户侧应用中,已经具备了初步赢利的可能”,文件同时也强调,要“以市场化手段解决问题,为储能参与电力系统运行建立长效的市场机制。”
第八届中国国际储能大会大会现场
但作为新兴技术,储能在商业化道路上,仍面临系列挑战。
现阶段储能技术在新能源发电并网与电网侧应用的系统集成技术有待优化、项目投资汇报周期长、商业模式不清晰、标准体系不健全;在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和用户侧的应用虽具备初步盈利可能性,但市场空间狭小,市场机制没有形成,储能的应用价值难以得到合理补偿。
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完善电力辅助服务补偿(市场)机制工作方案》中指出,确立在2019年-2020年,配合现货交易试点,开展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建设;鼓励采用竞争方式确定电力辅助服务承担机组,开展辅助服务市场建设。这意味着未来的电力辅助服务交易将逐渐实现市场化运作。
第八届中国国际储能大会嘉宾进大会现场
目前,东北、福建、甘肃、新疆、山西、南方区域等省和地区都出台辅助服务市场相关文件,鼓励发电企业、售电企业、电力用户、独立辅助服务提供商等投资建设电储能设施参与调峰调频辅助服务。
而在用户侧应用领域靠峰谷电价差套利是目前项目唯一的赢利来源,峰谷电价差额的不确定性和赢利模式的单一性给项目投资方带来较大压力和风险。
如何通过参与提供电力辅助服务、需求响应等多种电力服务,挖掘更多的储能应用价值,提升储能项目经济性,是业界关注的焦点。
当前,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力开发和应用市场,中国需要更先进的技术和创新作为进一步发展的支撑,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实现能源结构转型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八届中国国际储能大会大会现场
与会代表表示,现阶段储能产业的发展仍需要政策大力支持。需要将储能充分纳入国家能源体系,制订国家层面的储能产业发展战略及实施路线图,完善政府支持和投融资机制,吸引社会资本投入;需要加强电改与储能发展市场机制的协同对接,结合电力市场建设研究形成储能应用的价格机制,推动储能在市场化运营的中不断自我提升,保证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大会期间颁发了2018储能产业十大人物颁奖项,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裕生、中国工程院院士吴锋、英国伯明翰大学教授丁玉龙、深圳市科陆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饶陆华、北控清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执行总裁王野、浙江南都电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陈博、厦门科华恒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任总裁陈成辉、广东猛狮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乐伍、TÜV南德意志集团全球风险咨询公司常务顾问及美国储能技术委员会主席James Biggins、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张华民获此殊荣。该活动由中国国际储能大会和中国储能网联合主办,自2015年以来每年举办一次,目的是推选为储能事业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人士,激励储能行业管理者和从业者锐意进取,改革创新。
会议当天还发布了由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产业政策研究中心编著的《2018储能产业应用研究报告》。
为期三天的大会将充分聚焦政策标准、储能技术、商业模式、细分应用市场、资本合作等多个行业热点议题,通过储能产业政策、储能电站、新能源并网、微电网、能源互联网+多能互补、国际储能、分布式光伏与储能系统、储能电池、通信储能、氢能与燃料电池、直流配电与储能、能源区块链与云储能、新能源与储能投融资等16个专场主题论坛,凝聚产业前沿专家力量,深度剖析与广泛讨论行业现状、技术变革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本次大会由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联合全国微电网与分布式电源并网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国机电进出口商会电工产品分会、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伏专业委员会、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鉴衡认证中心、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互联网专业委员会、英国伯明翰大学、国家电投集团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深圳市科陆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控智慧能源投资有限公司、深圳吉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广东猛狮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厦门科华恒盛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南都电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浙江超威电力有限公司、成都特隆美储能技术有限公司、TÜV南德意志集团、广州智光储能科技有限公司等机构联合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