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项目管理>电站事故及应急消防管理 返回

宁德时代IPO募资缩水背后: 上市节奏与企业需求并行

作者:李维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发布时间:2018-05-22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目前每次发批文的数量比较有限,一方面有为独角兽企业做铺垫的原因,另一方面会里也希望企业募资额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兼顾对冲掉IPO对市场的影响。”一家中字头券商投行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继富士康后,又一“独角兽”巨无霸企业正在临近上市窗口。

5月18日,证监会公告称,两家拟IPO公司——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宁德时代)及绿色动力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绿色动力)批文获得下发,且两家企业募资总额不超过60亿元。

这一募资总额较此前宁德时代计划的百亿量级出现了明显缩水,业内人士指出这亦与监管层控制发行规模以及兼顾拟IPO企业实际募资需求等因素有关。

另一方面,宁德时代IPO的临近也激起了市场对相关概念股的提振预期。部分卖方机构认为,宁德时代IPO带来的扩产效应将对其上下游公司构成潜在支撑。

规模缩水背后

宁德时代上市的脚步正愈来愈近。

据中金公司策略组预计,刚刚获得发行批文的宁德时代最快将于5月25日开始申购。

年报显示,获批的宁德时代业绩正呈现稳健上升阶段。其2015年至2017年连续三年归母公司净利润分别达9.31亿元、30.22亿元和39.72亿元。

不过,宁德时代较申报阶段出现缩水的募资额引起了市场多方关注。

据证监会披露,宁德时代与绿色动力两家企业合计募资总额不超过60亿元,而依据绿色动力先前的6亿元拟募资额估算,宁德时代的募资规模将在50亿-60亿之间;而在申报阶段,宁德时代拟募资额一度高达131.20亿元,这意味着其获批募资额较此前缩水接近六成。

5月21日,一位接近监管层的投行人士表示,募资额的缩水与当前管理层调节IPO市场整体募资节奏的努力和对宁德时代实际募资需要的审视有关。

“目前每次发批文的数量比较有限,一方面有为独角兽企业做铺垫的原因,另一方面会里也希望企业募资额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兼顾对冲掉IPO对市场的影响。”5月21日,一家中字头券商投行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不过和宁德时代相比,不久前上市获批的富士康则呈现出融资额似乎并未受到影响的迹象,据业内人士估算,富士康的合计募资规模或不低于272.53亿元。

业内人士指出,虽然当前富士康募资额尚未确定,不过其战略配售及独角兽等因素对其拟定的百亿级募资额提供了支撑。

“富士康一方面有战略配售,定向配售缓释了更大发行规模对市场的潜在冲击。”上海一家投行保代表示,“另一方面富士康的员工数量较多,公司体量更大,与实体经济、产业经济联系密切,这也会成为放宽募资额限制的原因。”

“富士康的资产更重,毛利率偏低,对资金需求也更大,不排除管理层和市场会对这些因素多方面考虑。”上述保代表示。

概念股受益逻辑

伴随着宁德时代上市的获批,与动力电池有关的产业链发展被业内寄予厚望。

中金公司(3908.HK)化工分析师李璇指出,宁德时代上市在即,产业链供应商有望大幅受益。

“短期看,宁德时代上市有利于提振相关锂电池材料产业链。随着5月电池厂商产能利用率提升,锂电池材料行业逐渐进入采购旺季,市场预期逐渐回暖,预计2018年新能源车销量同比增长42%至110万辆。”李璇分析表示,长期看,新能源车2020年200万辆的产销目标预计实现,锂电池材料产业链长期趋势上行,年均复合增速超30%,正极材料等业绩确定增长与铝塑膜等新领域新技术板块具备发展动力。

据李璇预测,宁德时代的上市会促使其锂电池产销量快速增长。

中信证券(600030.SH)也在近期发布报告认为,宁德时代“量”的高增长拉动供应链具有高确定性。

“动力电池占据市场主导地位,产品和技术领先,配套车型众多,兼具规模与成本优势,将受益新能源汽车高速增长。”中信证券最近一份研究报告指出,“从‘量’的角度上极大地拉动对上游锂电四大关键原材料、电池辅材及附件的需求,其为满足产能的扩张也会极大地拉动锂电设备需求。”

中信证券同时认为,由于宁德时代动力电池配套车型更集中在中高端,这将促使供应链保持行业领先。

值得一提的是,宁德时代获批的首个交易日5月21日,多只产业链受益股票均呈现微涨态势,其中天赐材料上涨达0.85%,新宙邦上涨为0.99%。

“因为带有独角兽光环,宁德时代的上市本来就是高预期事件,可能更多值得关注的是上市后对产业链基本面的改善情况。”5月21日北京一家大型券商策略分析师认为。

分享到:

关键字:宁德时代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