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并网调度>构网型储能技术 返回

丁玉龙:热能-化学能-电能转换与存储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数字储能网 发布时间:2018-05-24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5月19日至21日,“第八届中国国际储能大会”在深圳隆重召开, 来自中国、美国、德国、英国、加拿大、西班牙、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和地区1500余位政府机构、科研院所、行业组织、电力公司、新能源项目单位、系统集成商等代表出席本次大会。

英国伯明翰大学教授丁玉龙在国际储能专场,以“热能-化学能-电能转换与存储:下一代破坏性的技术”为题,发表了精彩演讲。

演讲内容如下:

丁玉龙:今天上午听了几个讲座,都是现代的技术。我要讲一个未来的技术。所谓未来,大家可以知道,中国过去几年发生了很多的变化,做什么事都很快。一夜之间都是小黄车,一夜之间有很多电池,大家知道中国的电池,我想应该是产能过剩的,未来可能是竞争更加激烈。我想讲理论方面的事。

从未来的能源发展来看,我想可再生能源一定会占比较大的比例,但是时间会比较长。伯明翰大学是一百多年的老大学,因为我们的学生、老师有11个诺贝尔奖获得者,也培养了三位英国首相,还包括原子弹和心脏起搏器、雷达的发明,美国造出原子弹,但是不等于原子创新,这两者要分开。我们做什么和我们的中心,我们的中心是5年之前我到伯瀚创建的,到现在有接近200人的团队,它是跨整个学校的不同学院,一个做冷、一个做热,那里有两笔比较大的经费支持这两个中心,现在已经建了一大半,今年下半年或者明年上半年会建成。我们聚焦热和冷,但是从材料的配方到先进制造技术到单元到系统集成以及一些应用,我们还做网络安全方向的工作,另外还储能经济政策方面的研究,右边举了几个例子,冷链技术,冷链技术我想是中国发展冷链配送,包括阿里、京东,我们中国的冷链配送很不完全。我想未来的三五年会有很大的发展。过去几年做了政策文件。这是我们热所消耗的能量,现在是很高的,未来30年,对冷的产生和应用,所耗的电将超过热,这是发生的技术。由于中产阶级崛起,生活质量提高,谁都不愿意降低生活质量。尽管耗能更多,这也不可能返回的事。

热能、电能、化学能转换与存储的技术,这是我今天讲的。

原则性的东西重复一下,首先明确能不储就不储,任何过程都有损失,没有办法才储。为什么储能?大家已经讲了很多,不再重复。由于我们没有办法,它的间歇性和波动性、不可预测性,包括区域性的功能、负荷波动等等,我不具体讲。解决这些问题,储能只是其中的一个技术。搞电网的就知道,新的能源网络技术,不只是电网,能源网络包括电网、能网等,需求方的响应就是第二点,第三点是储能技术,第四点是灵活发电技术,这些都可以帮助解决这些问题,储能只是其中一项技术。为什么储能重要?储能对于另外三种技术都有应用,它的重要性不比其他的低,所以占比比较大一些。另外我简单介绍一下,在研究领域,我是在大学做研究的,我就不从企业的角度讲,大家可以看到过去十年,在2009年以前,电池的研究和储热、储冷的方向基本相同。从2010年向后开始增加,现在锂电池研究很快,很多人在这方面做研究。实际上对于其他储能技术,全球的研究方面相对来说产出还是比较少的。

专利方面也是一样,一直以来电池方面的专利比储热、储冷高一些。锂离子电池和储热、储冷是两个主要的方向,只不过对这样的听众,可能电池方向做得更多一些。我想给大家一个明确的东西,这两个方向基本齐头并进,储热、储能研究少一些。第一次工业革命是热机的原因,它的时间比较长,速度没有那么快。很久以前纳米科研技术,很多人研究,但是产业的发展并没有太多的帮助。这个数据不是很全,但是大体上这样的量级是对的。大概90%的储能方面的装机容量是抽水蓄能,这是大家公认的东西。大概10%是其他储能方向,再把10%细分一下,储热、储冷占2/3,其他占1/3。从产业角度,电池方向并不是巨大的,至少目前为止,未来的电动汽车方向一定会把这个方向提得很高,假如能够实现的话。最近网上有些争论,未来是电池方向还是燃料电池方向,他们把克强总理访问日本的照片放在那儿,这是两个利益集团之间的争论,燃料电池技术路径和锂电池的技术路径,这两个方向的作用是不太一样的。很显然,两个方向的成本都很高。电池的反应速度要快一些,燃料电池的加速度比较慢,启动速度比较慢,这是大家公认的,我不做过多的评论,我不是这两个领域的专家,听了很多,大家看到猪跑,没有吃猪肉,我只是做一些评论。

这个东西是比较老的,基本的量级,大家有不同的数据,量级基本类似。

下面我要讲的是主要内容,大家在填效率,我把概念性的东西弄清楚了,首先是能源分为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一次能源包括燃料,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里面包括太阳能、风能等等。二次能源包括热、机械功和电,这个图是能源转换三角形,绝大能源转换,90%通过能源三角形转换,热在中间,为什么在中间?因为凝聚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的纽带,90%的能源都是通过热转换而来。电池只是电里面很小的一部分。所以你说电池的效率90%,我们有40%和45%的,刚才有一位演讲者提出电池的效率大概60%-90%之间,我想这个数据是比较可靠的。有低于50%,甚至40%,虽然我们不做电池,但是我们测电池,主要研究热功率的方向。另外我需要说的是,把热和冷再拿出来,除了90%所谓的能源预算是基于热的转换、输送和存储,还有能源的终端应用,热能占70%,这里面包括热和冷,实际上是电的形式,这个影响是比较小的。

中国关于能源方向的flow map,煤还是很多。另外我想给大家说的是煤、油和气。大家可以看到损失的部分很大,电的能源不容易,即使电池的效率很高,并不代表你整体的效率高。要从挖的时候算到最终用的能量,应该不高于10%,甚至更低。煤为主损失大,热的直接利用超过10%,就上面的那块。大家可以看到,为什么我们要综合考虑整个能源系统,而不是一部分来考虑。为什么能源效率低?首先一个例子是能源发电系统,这就是钢铁的系统,世界钢的生产为例,全球大概是16亿吨钢每年,中国占接近一半,消耗大概15亿吨标煤。流程很简单,从原料到产出,炼钢、炼铁、轧钢,每一步的消耗都在这里,大致是这样的范围,基本大家都认可。这个总能耗是650-670公斤,就是每吨煤。炼铁过程在75%。实际上我们算了一下,理论能耗250公斤标煤,还有能源的生产、加工和运输,前面还没有算,还有环保的治理,能源效率利用非常低。可再生能源很重要。

发电,包括内燃机,燃煤发电,大概35%,核电33%,煤气是40%左右,内燃机发电是30%左右,这是额定负荷。这个效率只是发电厂作为边界条件,没有计算这个燃料怎么挖出来、怎么处理、怎么输送,污染防治,你要把这些都算起来,可想而知效率有多高。再就是开车,我们的汽油和柴油车,开的时候就觉得内燃机的效率大概30%-35%左右,实际上那是额定负荷的效率,很多情况下有闲置,闲置也耗能。这个加起来是比较低的,应该不到10%。

理念,从源头开始,下一代的技术。热能通过存储,再通过热交换进行化学能、电能的转换,分两步,热能和化学能的转换和存储,通过化学能的技术,把热能通过氧化还原反应,这个过程基本上能量转化了,也存储了,这个过程效率是比较高的。因为发电厂的效率比较低。这里面就是化学能和电能可以用电池技术,也可以用燃料电池技术,这样传统的储能技术里面它的作用就减少了。大家可能要问,热能怎么来?你要把燃料直接变成热,很多东西不需要处理,成本大大降低,效率增加。还有风能可以变成热,这种技术最近5年左右开始做的。基本上一次能源到热的转换,热再到化学能效率比较高,化学能无论是通过燃料电池还是通过电池的方法,比如锂电池,效率是比较高的。初步估计,这样从开始到后面,它的效率应该到70%左右,而且是闭环的,产生的预热也返回去了。至少理论上来讲这个过程走得通。

例子,刚才讲的是把发电厂的环节减掉了。我说的是未来的技术,里面很多单元技术都有了。化学能到电能转换方法,一个是热充电,最近这个领域有些发展,比如我们可以利用锂-空电池,可以实现锂循环,解决锂回收问题。大家也知道,锂的回收是比较难的,到现在为止应该是没有人回收或者研究做了,但是经济可靠,回收是没有的。这个图我就不讲了,从两个氧化化学反应,利用锂-空或者锂-氧的原理,下面是属于电池技术。第二个例子,热充电,通过燃料电池原理,实现碳循环。氧化还原反应,通过一些材料转化,实现这样的循环,这是比较好的。这是类似燃料电池的方法,或者部分类似液流电池的方法,它的容量和速率没有问题,至少理论上到现在为止还是可以走通的。我认为这是未来的技术,应该是具有破坏性的。未来的燃料电池可以使用,或者部分可以使用,锂电池也部分可以使用,但是会打破传统的一些过程。这些方面的速度会很快,中国的发电厂基本是亏损的,你要让它不亏损就得做一些工作,我想这是可以做的主要方向。

我讲这些。谢谢大家!

(本文根据现场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核)

分享到:

关键字:热能 化学能 第八届中国国际储能大会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