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5月19日至21日,“第八届中国国际储能大会”在深圳隆重召开, 来自中国、美国、德国、英国、加拿大、西班牙、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和地区1500余位政府机构、科研院所、行业组织、电力公司、新能源项目单位、系统集成商等代表出席本次大会。
北汽集团新能源研究院副院长陈平在储能电池专场,发表了题为"新产业形势下北汽集团电动华新技术战略思考与布局"的精彩演讲。
演讲内容如下:
陈平:今天是电池专场,我准备的东西比较宏观,从整车厂的角度看看电动车的发展形势,再谈谈北汽。
中国全力搞了十几年电动车,我们认为形势有一些变化,尤其是对今后的影响,我们觉得由原来的政府支持、补贴推动会逐渐转移到产品性价比竞争上。我们做了一些思考,包括两部分:
第一,宏观环境分析和判断;
第二,简单介绍北汽集团的战略思考和布局。
关于发展背景,大家对这一页很清楚,我们为什么要做新能源车,一是环境,二是能源保障,这是一个今后的必然趋势。可以看到国内大政策背景,国内发展新能源电动汽车的战略明确,尤其是新能源车已经成为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长期事业,并定位为国家战略。从历届几次关键会议上、领导人发言上都可以体现,特别是“中国制造2025”也把电动化列为十大主要工作之一。
以欧洲为代表的国家发布了禁售燃油车的时间表,大概是2025-2040年之间。欧洲是保守国家,主要做传统燃油车的技术,前阵子大众事件等,从技术角度分析,在燃油车上做节能,基本上到头了。这个事件使欧洲从保守转为激进,在全球范围内新能源汽车成为全球发展的主流方向。
关于产业现状,中国的行业政策这些年在逐步完善,在宏观统筹、推广应用、行政管理上、财政优惠、技术创新、基础设施的支持力度上等,这些年在逐步完善,已经形成比较完善的政策体系。这是宏观的政策体系,我们认为发展方向明确,我们国家大战略性发展方向都提到新能源汽车,给新能源汽车明确的定位。
在技术方面,特别是《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路线图》前两年发布后,使我们的技术路线更明确了。
在市场准入方面,这两三年形成了严谨规范的制度,使原来比较容易进入的市场,今后会有比较高的门槛,会留下好的企业。
在补贴方面,原来我们说它比较激进,现在逐步变为比较稳定的状态。之前有很多企业不见得是搞这个事业,很多为了拿补贴而做这件事,这对产业是不利的。没有补贴后,会留下真正的企业。
中国的产业链从上游直到下游,我认为具备了全球比较强的事态。关键零部件、驱动电极、动力电池,中游企业包括整车、电控系统,下游企业包括充电设备等。
从企业动态与市场环境进行分析,不管是自主品牌、合资品牌或者国外豪华品牌,这两三年在不同的场所、车展发布了公司全面电动化的战略,这是企业自己的行为,不见得是政府推动的,这是企业看到未来的市场和未来的趋势,追求长久竞争力,电动车已经成为各车企的主导方向。
从市场来看,插电混动和EV汽车销量稳步上升,2020年达到140万辆,2025年达到316万辆,数据相对保守。原来市场逐步成熟,除了客车外,像丰田、本田、现代为代表的产品已经进入市场。
关于技术发展的趋势,更远、更快、更智能成为未来的发展需求,实际上是现在车的痛点,续航里程短、成本高,智能化的结合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我们认为电池在现阶段追求续航里程和能量密度的提高。电池能量密度突破300Wh/Kg,续航里程突破500,我们认为这是可以轻松突破的。寿命在2000次以上。
5-10年的阶段应该是以三元电池材料体系为主,在三元大构架下追求提高能量密度和安全性。5-10年后会逐步出现新物料。我认为对能量密度的追求,过几年将不像现在这么强。一旦续航里程到600-700,应该就差不多了,安全性是一直追求的。
驱动系统,现在基本是装上就能用,实际上它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比如追求功率密度、效率的提高,能够更轻,控制自由度的提高。这里有新技术,碳化硅代表下一代电子器件,使电压更高,系统成本可以下降。标准化、平台化的追求使它能通用化。明显的趋势是集成化,里面有功率、模块的集成。充电机、DCDC、控制器的集成。电机本体和减速器的集成等,最终追求高度一体化的集成,也追求功率密度的提高和成本的下降。对控制自由度提高的追求也是趋势,多极减速、变档减速使电机要求下降,电机体积更小,成本更低。轮毂电机给我们提高了整车自由度,这是跟传统燃油车比起来,电动车的优势。
明确趋势是智能化、网联化,智能和网联带来的电动车的结合,现在用的大部分是电动车,说明智能网联和电动车的结合是今后的必然趋势。明确实现智能化,逐步互联互通,从车内直到智慧城市。我认为需要一定时间,尤其是自动驾驶,我认为没那么快、那么乐观,毕竟它涉及安全。
简单介绍北汽集团战略思考和布局。北汽集团最近新发布新能源汽车发展2.0时代,以2.0时代为基础制定了一系列的大规划,产品技术全面新能源化。现在为止北汽集团坚持纯电动,今后除了纯电动,还有插电式,与网联结合,实现智能化的新能源车的全面覆盖。
从产业链上要全面新能源化,加速传统向新能源汽车的倾斜,加强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服务贸易服务协同的全产业链。我们一直做得不错,7、8年前应该有关键零部件的合资公司,今后要继续做到行业领先。除了提供车,今后在服务生态方面,包括服务、充电、运营方面,现在我们有多家运营的公司,为客户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服务。
全面“引领2025战略”,达到一个总目标,两个世界级,实现三个引领。目标是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确保新能源汽车份额全国第一,全球前三。这两年做得还不错,纯电动在全国可以排名第一,在全球可以排名前几位。打造两个世界级,亿建立国家级新能源科创中心为契机,2025年成为世界级的新能源汽车科技创新中心。实现三个引领:市场引领、技术引领和模式引领。目标是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150万辆,目标比较高。
3月1日,科技创新中心在北京挂牌,先在亦庄。虽然是依托我们建的,但它不是北汽的单位,而是国家级的,今后会重点关注共性的技术,为北汽提供很多新的技术,也会为其他的企业提供新技术。这是简单的架构。
在全球设立7个海外研发中心,现在成立了5-6个,利用当地的优势技术资源及人才,为我们服务。
这些年一直在准备产能方面的布局,现在产能达到80万辆以上。
“1+2+I+P”:1代表北京本部基地,3代表京外基地,I代表集团内部生产基地改造,P代表合作伙伴资源。麦格纳跟我们签定协议,为智能化方面提供很多支持。
在技术方面,内部提到5大平台,有很多是传统车的平台改的,现在我们创立了新品牌,在这个品牌上推出全新纯电动的品牌车。无人驾驶技术和智能化的结合,以及大数据应用平台,和我们共享出行提供很多数据,可以给我们市场、产品、技术提供反馈和支持。智能充电平台和智能出行服务平台,构建三网融合。
我们不断提升续航里程,2018年在北京车展上发布了,我们打造全新的品牌ARCFOX,推出全新电动车的研发。已经上市的是ARCFOX1,正在开发ARCFOX7,提供全球定制式的产品。现在有几款车在这个品牌下研发,应该在今年年底或者明年能上市。
(本文根据现场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