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双碳目标>电网建设与运行 返回

深度解读《2017数据中心设施运营情况报告》(下)

作者:赵广涛 来源:中科先络 发布时间:2018-06-13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摘要:前2篇我们已经解读了关于数据中心设施分布、建设、运营的7个方面,本篇重在解读运维相关的几个方面的信息。点击深度解读《2017数据中心设施运营情况调查报告》(上)深度解读《2017数据中心设施运营情况调查报告》(中)

8、数据中心的PUE仍在高位运行

统计显示,2017全年PUE小于1.4的,只占11%;1.4-1.8之间的有46%;1.8-2.5的有28%;2.5以上的有3%;没有统计数据的占了12%。考虑到我们调查对象分布情况,北方地区占了多数,这个PUE数据也是可信的。对于PUE  1.8以上的数据中心,其节能减排的空间还是比较大的。好在通过下面的统计图,可以看出规模越大的数据中心,其PUE越好,越重视节能减排。小规模的数据中心,通常不是独立建筑,能采用的节能手段有限,能耗总量不大。中等规模的数据中心比较尴尬,PUE 1.8以上的超过了50%,能耗比较大。

 

9、对UPTIME和LEED认证的看重度竟不足50%。

虽然业界对UPTIME和LEED认证的宣传力度不小,但统计结果没有反应出希望的市场热度。对UPTIME认证看重度超过50%的只有43%,对LEED认证看重度超过50%的只有44%。LEED认证还略超过UPTIME,也是意料之外。

说明我们的数据中心,一是以自用为主,以服务好业务部门为主,这些认证对此并没有多大的意义;二是,我们的数据中心市场化还不够,租赁客户也是更多关注于价格,相信其所见所闻。对于数据中心的可靠性本质和内在管理体系关注度还不足够。笔者相信随着市场成熟度的提高,对相关认证的需求会进一步提升。

10、设施运维以我为主,外包合作广泛开展

调查显示,30%的数据中心是完全自有人员维护,但有业主方运维管理或为主要运维力量的,达到了97%。只有3%的客户敢采用完全外包模式,我们分析,这3%的客户是小规模、分散的数据中心,网络地位不高。但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出,70%的数据中心运维,有非业主人员参与,这就是运维外包合作的广泛空间。以后的趋势应该是,业主方参与度逐渐减少,第三方的参与度逐渐提高,运维外包合作是一个得到普遍认可的模式。

11、运维能力和质量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调查显示,对当前的运维现状满意的比例只有10%,对运维人员的能力和配置满意的只有23%,说明无论是整体的运维管理,还是运维人员,都需要极大的提升。这也符合国内数据中心的发展现状,近10年的数据中心建设规模不断扩大,但运维人员的增长远远没有跟上。10年时间,一个设计建设人员可以参与完成3-4个项目,但一个运维人员不可能同时运维3-4个项目,一个项目就沉淀了一批运维人员。运维人员的补充速度远远跟不上数据中心的增加速度。并且运维人员的培养周期也比较长,在实际运行中的实践机会不多。

从留人用人角度来看,需要大力增加运维预算,改善运维人员的待遇,才能留住运维人员,安心从事运维工作。需要增加培训预算,安排时间给运维人员足够的培训、学习和提升。从选人育人角度看,运维人员不是项目转运维了才去招聘,而应在项目上马时就要招聘,让运维人员多参与前期的建设工程,多学习和了解项目的细节,多参与设备系统的调试和测试,才能真正得到实践和锻炼的机会,才能对设备和系统有深入的了解,才能在以后发生问题时更正确地处置,确保减少人为失误,减少对业务的影响。

12、运维值守和设备维保存在隐患

统计显示,只有55%的数据中心是7*24的有人值守,20%的数据中心夜间不巡检,剩余的是仅工作时间巡检,或依靠监控系统。现在的数据中心业务多是7*24小时运行,晚上前半夜的业务压力没有明显的减弱,减少对设施的值守巡检存在很大的事故风险。在物联网技术和故障自动诊断还没有成熟应用到数据中心设施运维中之前,人防还是最可行、可信的预防维护手段。

同样,各数据中心运营单位,对设备与系统的维保不够重视,设备厂商、系统集成商对具体设备、系统的维护经验和能力,还是数据中心设施运维人员比不了的,其对故障的预判、处理更到位。尽管调查数据显示各种维保模式分布比较均衡,但不是好现象。比如:设备在保修期内,原厂的其他维护增值服务仍是极有价值,而不仅仅是故障保修。

分享到:

关键字:电力辅助 储能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