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双碳目标>电网建设与运行 返回

上海首次开展大规模“填谷”式电力负荷需求响应 电力储能设施、充电站等参与

作者:李治国 来源:经济日报 发布时间:2018-06-19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6月18日零点钟声刚敲过,一场电网“填谷”行动在上海悄然展开。

位于上海浦东东方路的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是上海首个采用冰蓄冷超低温技术的中央空调系统启动制冰,3台螺杆制冰机全部投入运行。同一时刻,位于国江路的公交充电站内,70台大功率直流充电桩开启约时充电……

这是国网上海电力首次在上海实施的大规模“填谷”式电力负荷需求响应,整个行动从18日的0点持续至6时15分,期间共有88户自主申报用户、5家负荷集成商(涉及522户)参与,涵盖工业生产移峰、自备电厂、冷热电三联供、冰蓄冷空调机组、电力储能设施、公共充电站、小区直供充电桩等全类型可控负荷。

据悉,此次负荷需求响应单次最大提升负荷105.93万千瓦,响应时段平均填谷负荷87.28万千瓦,填谷负荷量占夜间电网低谷负荷总量的8.42%,为国内目前同类电力需求响应中低谷负荷占比最高、参与负荷类型最全、参与用户总数最多的一次。

“上海是典型的超大城市电网,白天和夜间的用电负荷峰谷差较大是上海电网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一个难点。因此,我们在上海市经信委等政府部门的政策支持和指导帮助下,精心筹备、全力推动,以负荷需求响应的方式,对电力负荷进行平衡”,上海市电力需求响应中心负责人郑庆荣介绍说,“而这样一次大规模‘填谷’式电力负荷需求响应的成功实施,不仅可以直接而有效地平衡电力负荷,缓解端午节低谷时段电网运行调节压力,同时也为今后加强需求响应精细化管理,完善可再生能源消纳机制,促进节能减排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与以往较为“刚性”的负荷调控手段不同,目前上海电网的负荷需求响应更多采用“柔性”的激励机制,引导用户主动削减尖峰或填加谷底负荷,从被动的接受指令转到主动举手“认购”指标,从而推动用户提高自身电能精细化管理水平,促进能源优化配置。

作为一家采用分布式冷热电三联供系统为多家企业总部提供综合能源供给的单位,上海世博B片区央企总部能源中心也参与了此次负荷需求响应。该中心在用电低谷时段主动降低三联供发电出力,并增加网供负荷,此举不仅节可以省燃气发电成本、享受夜间优惠电价,同时还能获得一定奖励补贴。

“初步测算,这次我们累计增加网供负荷约1200千瓦,在增收节支的同时,也为缩小峰谷差、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出了一份力。” 央企总部能源中心负责人张春雁说,“所以,对于企业来讲,参与电力负荷需求响应也是一件‘多赢’的事。”

据悉,下阶段国网上海电力将深入开展专题研究,建立技术标准、拓展激励模式、完善管理机制,将电力需求响应纳入本市优化营商环境整体工作,运用信息化手段推动供需双方需求智能高效互动,推动电力需求响应由试点示范走向全面实施,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

分享到:

关键字:储能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