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项目管理>电站事故及应急消防管理 返回

下一个千亿美元的机会:“出行+智能电动汽车”

作者:周莉 来源:中国汽车报 发布时间:2018-06-19 浏览:

开栏语:在电动化和智能化的深度影响下,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成为车企战略布局的重头戏,同时也成为投资人关注的焦点。大量资本涌入,至少表明现阶段汽车行业仍是机会大于挑战。但需要注意的是,汽车产业链复杂,涉及领域众多,兼具新兴产业和传统制造业的特质,寻求投资机会需要掌握方式方法。之于汽车行业而言,也唯有利用好外部资源和资本,才能可持续发展。

本期,本报以深耕智能电动车领域的明势资本为开篇,正式推出“投资者说”专栏,从投资人的视角阐释汽车产业的发展机遇。

“3年前,小米的老雷(雷军)问我说,什么是移动和智能手机之后下一个千亿美元的机会?坦率讲,在那个时间点我没有答案,我觉得他也没有答案。”日前,明势资本合伙人黄明明在北京泰康金融大厦接受汽车行业媒体记者访谈时,聊起了他和雷军曾经关于市场投资机会的探讨。黄明明随后补充道:“但是经过过去几年在这个行业的摸爬滚打,经过我们深度地进入到智能电动车的领域,我们越来越清晰地看到在未来的10年里,全球性的最大的一个结构性机会就是‘出行+智能电动汽车’。”

■一个策略+两个预判

明势资本有个显著的投资策略,即以技术驱动型公司为主。而这一策略的选择,主要是基于明势资本的两个预判:互联网发展带来的流量红利已经结束;中国的人口红利已达到上限。

黄明明向记者介绍:“2014年我们在成立这个基金的时候,就做了一个大概的预判:不管是互联网还是移动互联网的流量红利,基本上已经结束,其实在2014年就已经结束。这一点,在今天看来还是比较准确的。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大事件,我们看见的并购也好,或者是一些所谓的风口项目起来、又快速地倒下,其实背后最大的动因都是——在几年前互联网的流量红利、移动互联网的流量红利早已经结束。”

第二个大的预判是:中国人口的红利已达上限,特别是劳动力的供给以及消费人群的供给都已经达到了上限。“从实际情况看,这两年,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被更多讨论,国家近两年也推出了二孩政策。“这些都基本符合我们在4年前就作出的发展预判。”黄明明如是说。

黄明明认为,这两大预判导向的一个核心结果就是:在各行各业,其实都要通过技术驱动来提升效率。由此,投资技术驱动型公司是明势资本的主要投资策略。

■高端制造需求暴涨

众所周知,高端制造领域向来不怎么受到传统美元基金的青睐,但明势资本在成立之初却重点布局这一领域。谈及这一点,黄明明分析道:“制造业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人口红利的消失,年轻的劳动力越来越少,工厂招不到人,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在急速上升。如果算上仓储、物流、运输各种成本,总体来说中国现在的成本优势已经变得越来越小。作为全球前三大或者前十大经济体里,惟一的制造业在GDP中占比高达48%的制造业大国,如果我们不通过技术(包括工业机器人、自动化设备、软件、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来提升产业的效率,我们认为可能60%~70%的企业都会倒闭。”

“但反过来说作为一个早期投资,挑战就是机遇。其他国家已经没有制造业了,制造业都外迁到亚洲,主要是在中国,所以我们认为这是历史留给中国的早期投资者特定的机会,不投我们觉得反而是个问题,所以大概在4年前我们就开始重仓布局这些领域。”黄明明告诉记者。

最后谈到高端制造业投资布局的结果时,黄明明兴奋地讲道:“确实很幸运,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当时的假设被证明是正确的。给大家举个例子,从去年开始全中国的制造业,企业自动化设备的升级需求开始暴涨。暴涨到什么程度呢?比如,一个库卡和爱普生机器人,从下订单到送达生产线需要12个月。而目前,我国90%的机器人和自动化设备需要从日本、德国的四大家族进口。这样一来,原来的产能完全不能支撑中国巨大的高端制造业升级的需求,所以我们投资的一系列公司,过去几年几乎每年都是以300%、甚至500%的销售额增长。这也是技术驱动在背后发力的一个非常好的实例。”

■“出行+智能电动汽车”

当“移动+智能手机”的市场机会已经接近顶峰,下一个千亿甚至万亿美元的机会在哪?黄明明认为,在未来的10年里,全球性的、最大的结构性机会就是“出行+智能电动汽车”,它涉及的产业链可能比智能手机产生的影响更大,意味着全球范围内几十万亿元的市场机会。

这个机会,同时也是中国创业企业百年一遇的弯道超车的机会。就汽车行业来看,在过去20年,我国虽然积累了较好的汽车工业基础,形成了较完备的产业链,但在核心零部件上并没有突破。比如发动机、底盘和变速器三大核心技术,本土企业几乎没有话语权。

“但进入到智能电动车领域,我们今天可以做出世界上非常好的电动机,由于电机驱动不需要变速器,所以目前只有底盘技术我们还需要博世、德尔福来提供。”黄明明表示,“这些瓶颈也会逐步突破的,更重要的是,我们已经绕开了原先最大的核心壁垒和技术门槛。”

黄明明认为,我国发展智能电动汽车是有优势的。“我们有过去20年互联网产业的发展经验,又培养出了大量的技术人才,在长三角地区还建起了全球最完善的汽车工业的产业链条。有这些发展基础,现在进入智能电动车或自动驾驶领域,我们就算不能领先,至少也和别的国家在一条起跑线上。”黄明明直言,“其实,我们和美国已经在一条起跑线上,和欧洲的大多数国家相比,处于领先地位。”正是基于这一认知,明势资本的重点布局,都是围绕整个出行加上智能电动车产业来展开的。

■布局逻辑:植根产业+重视落地

技术投资,最难的是判断这个技术什么时候会和产业结合产生生化反应,然后对行业进行颠覆和变革,找准那个时间点才是最难的。黄明明对此分享了他的投资体会:“一定要和这个行业里,扎得最深的企业在一起。植根产业的最大好处就是内行能提供完全不同的视角,来补充投资公司纯粹从VC(风投)的视角对技术所做出的判断。”

关于这一点,黄明明列举了投资车和家的例证。“对我们来说非常幸运,在出行这个领域有车和家这样的根据地。车和家能够帮助我们去判断和研究很多自动驾驶技术、激光雷达技术。比如,我们投了两家自动驾驶的公司——易航智能和知行汽车科技,都是我们和车和家一起投的。还有一家做激光雷达的公司叫流深光电,很快他们会推出最新的开发成果。”

去年,自动驾驶领域是全球VC重金布局的地方。中国最主流的VC,基本每家都至少投了两家。明势资本也不例外,但他们布局的这两家企业和其他VC略有不同。据了解,易航智能和知行汽车科技由原先供职于传统车企的员工创立,不同于其他VC偏重以做人工智能和算法工程师为主的企业。

重视落地是明势资本在汽车产业链里面的布局逻辑。“主流的VC可能会说,自动驾驶需要的是算法、人工智能,你们怎么投了一个这么传统的汽车工业出来的人?但当你和车和家这样的整车厂深度交流以后,会发现整车厂最不需要的是算法,因为算法完全没法落地。”黄明明介绍说,“一般一款车的开发周期是2~3年,整车厂需要的是,在3年后你能拿出像特斯拉这样的Level 2.5或Level 3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但市面上没有一家可以提供,因为他们直接奔着Level 4做的。Level 3的落地方案需要对车辆整车的控制、底盘技术、主动转向、制动刹车等有足够的认知和经验,然而国内缺少具备这些经验的人。”

黄明明认为,原因在于以前对车辆的底盘控制、转向、制动等技术的开发大多交由博世、德尔福这样的公司去做,所以不要说自主开发,连接触这些底层代码和执行系统的工程师在国内都是凤毛麟角。他强调:“最先落地的就是最稀缺的资源,所以我们投资的这两支团队都是在车辆的底盘和整体控制系统方面少有的有经验的团队,他们是第一批接到量产车订单的,客户包括车和家、众泰,可能还会有和上汽的合作。”

■明势资本的汽车投资清单

透过明势资本在出行领域的布局不难发现,从出行的场景和用户区隔来说,明势资本既投资了针对一二级市场、像车和家这样的企业;在三四五线城市则有小牛电动和清行电动这样的企业。从具体产业链环节来看,整车厂有车和家作为根据地;自动驾驶领域的公司有易航智能和知行汽车科技;激光雷达技术方面有流深光电;电池技术方面有两家:美国的Ampcera创业公司,能够帮助监控全球最优秀的大学和研究机构在固态电池方面的发展,另一家是臻致精工,从事多孔箔精密加工工作,能对铜铝箔的精密加工,提高锂电池能量密度和性能;汽车数据传输方面,布局了一家做车载以太网的公司,为裕太车通。

关于电动汽车是否是未来出行的终结者,黄明明在更早的时候就给出过答案:“明势资本几乎投资了这个赛道上从最高端到低端的所有公司,我们认为,电动化是智能化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最后决胜是在无人驾驶。”

而关于现有的投资布局,黄明明最后总结道:“从我们的角度,只能说在各自的技术路线里投资最顶级的公司,同时希望这些兄弟公司有一定程度的合作。因为每种技术路线都有各自的优势或劣势,未来有可能会有相互配合、相互融合的过程。我们投资的这些公司有一些是有很强的产业背景的,也有的在此前并没有那么多的积累,但最终都需要做出一个市场化的产品、真正能落地的产品。”

分享到:

关键字:电动汽车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