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首屏板块>矿产资源开发与保障 返回

新款三氟化铁阴极材料或使锂电池能量密度翻三倍

作者:李文龙 来源:盖世汽车 发布时间:2018-06-20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据外媒报道,美国马里兰大学(University of Maryland, UMD)、美国能源部国立布鲁克哈文实验室(Brookhaven National Laboratory)及美国陆军研究实验室(US Army Research Lab)研发并研究了新款阴极材料——一款经过改动设计的三氟化铁(iron trifluoride,FeF3),该材质或将使锂离子电池电极的能量密度翻三倍。

该材料通常被用于锂离子电池中,这主要得益于插层化学(intercalation chemistry)方法。然而,像三氟化铁这类复合物通常会通过更为复杂的转化反应(conversion reaction)传输多个电子。

尽管FeF3的电势可提升阴极的容量,该复合物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历史表现并不算好,因为转化反应存在三大类问题:能效低(滞后现象,hysteresis)、反应速率低、副反应(side reactions)或导致锂电池使用寿命缩短。

为克服这类技术挑战,研究团队利用化学品置换(chemical substitution)工艺向FeF3纳米棒(nanorods)加入了钴院子及氧原子,使得科研人员能操控反应途径(reaction pathway)并实现可逆反应。

首先,研究人员在功能性奈米材料研究中心(Center for Functional Nanomaterials,CFN)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术(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观察FeF3的纳米棒,其分辨率高达0.1纳米。

随后,研究人员利用国家同步幅射光源II(NSLS-II)的X射线粉晶衍射(X-ray Powder Diffraction,XPD)光束线,使超亮X射线穿过阴极材料,然后对离散的光加以分析,研究人员或能视觉呈现该材料结构的其它信息。

为评估该款阴极材料的功能性,将CFN与NSLS-II高度先进的图像及显微技术相结合成为了其中的关键。

美国马里兰大学的研究人员表示,该研究策略或能应用到其他高能量转换材料中,未来的研究也可以采用该方法改进其它的电池系统。(本文图片选自greencarcongress.com)

分享到:

关键字: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