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储能数据库>储能投运项目 返回

近七成人选择新能源车是因碍于牌照

作者:王晓涛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发布时间:2018-06-26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及增速均处于世界前列,2017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经达到153万辆。在网络上,人们对新能源汽车的态度褒贬不一,那么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使用情况究竟如何呢?6月22日,在2018中日韩车联网研讨会分论坛——中国智能网联汽车G20峰会上,赛迪品牌实验室汽车团队田泽普博士在发布《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研究暨十大消费者最满意车型排行榜》时表示,充电桩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少,其实50%左右的人是有私人充电桩的。“有意思的是,当消费者有充电桩车位的时候,就会把续航里程的因素降低,只有58%的人认为需要把续航放在第一位。而在没有私人充电桩的人群中,多达75%的人认为续航是最关键的因素。”他说。

田泽普所发布的报告是基于问卷调查及大数据的评价和分析形成的。据介绍,问卷调查的有效样本数量大于5千份,样本主要来自北京、广西、江西、安徽、河北等地区,覆盖EV乘用车车型40余种。田泽普表示,去年工信部发布的“双积分”政策,主要提到两点:一是在中国大陆销售的乘用车必须受到“双积分”的限制;二是整车企业不仅要发展节能汽车实现燃油积分的降低,而且必须要发展新能源汽车达到积分才能保证每年乘用车的正常销售。受此影响,很多车企开始密集发布新能源汽车的规划,如大众、奔驰、雷诺、日产、福特、长安等。据赛迪顾问预测,2020年EV乘用车的销量将达到146.6万辆。

在被调查者中,80%的人家里只有一辆电动汽车,还有20%左右的车主家里已经有了一辆燃油车。对于人们购买新能源车的原因,近70%的人是因为牌照问题,剩下的有20%是因为一些城市不限行,还有6%是为了提前占号,只有3%是因为更低的使用成本和喜欢这款车型。只有一辆车的家庭,有60%的人主要是用于上下班代步,还有9%和8%左右是用于接送孩子或者是上街购物、买菜等,23%是因为只有一辆车,什么场景下都必须使用。而拥有两辆车以上的家庭,95%以上的人都是因为牌照问题,甚至就是为了占号。

那么,消费者喜欢购买什么样的车型呢?调查发现,70%的人认为买中配就可以满足使用需求,8%表示选择低配,22%认为还是买高配比较好。选择低配的消费者只关心两个问题:续航和价格,比例各占一半。选购中配车的消费者,62%都会关注续航,14%的人会关注品牌,10%认为电池质保最关键,9%和5%分别认为价格和座椅空间舒适度比较重要。选择高配的人和选择中配的情况基本相似,即认为续航最为关键,只是品牌的关注度稍微高一点。

据介绍,此次调研的指标主要有6个维度,包括电动汽车的便捷性、驾驶体验、舒适度、稳定性、售后服务和品牌印象。结果显示,在总满意度的榜单上,荣威最高,特斯拉、北汽新能源、腾势、比亚迪、吉利、江淮都有车型上榜,消费者总体上给出了较高的评价:70%的人表示满意,12%的人很满意,认为一般或较差的只有15.6%。

不过,田泽普表示,虽然总榜单看起来比较好看,但是其实细分到每一项都有一些不如人意的地方。例如,对便捷性的满意度只有60%左右,便捷性中评价最低的主要是冬天续航无法满足,另外就是充电速度偏慢,比较满意的基本上是续航能够满足上下班的需求,充电兼容性也可以保障。

在驾驶体验上,满意度相对比较高,达到了80%,主要比较满意的是两个:一是动力性能,二是百公里加速。比较不满意的主要是车辆的操控性比较差。

在舒适度上,比较满意的舒适性是车型设计比较满意,二是车内的座椅觉得不错。比较不满意的主要有两点:一是车内的空间稍微小了一些,二是车载娱乐不能满足日常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调研发现,对于续航里程,250公里和300公里是一道坎儿。田泽普说:“低于250公里的时候,冬天续航满意度只能达到20%,对于日常出行的满意度只有40%,但是当续航高于300公里的时候,74%的人认为基本上可以满足日常需求,对于冬天续航的衰竭也有62%的人认为可以满足。”

而对于车型的电池质保,5~8年也是一道坎儿。“调研发现,5~8年的满意度只有53%,很多人问我们,我的车质保只有5年,5年之后怎么办?质保大于8年,满意度大大提升,达到82%。”田泽普说。

最后,田泽普表示,新能源汽车目前主要还是小众市场,主要因为三个原因:一是现在新能源汽车仍然靠政府推动以及政府补贴,这是毫无疑问的。二是现在新能源汽车只是少数消费者被迫选择的一个结果。三是现在客户的偏好主要还是稍显张扬、质量稳定优异的车型,而新能源汽车还存在一定差距。

分享到:

关键字:新能源汽车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