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北京长安街东单十字路口西北角,东方广场一楼,蔚来汽车体验店就开在这寸土寸金的地方。对多数人而言,“蔚来”还是个陌生的名字,更别说蔚来汽车了。
这就是典型的造车新势力的思维,甭管店面的租金多高,但面子一定要做足了。与其说是做给消费者看,不如说是做给资本看的。
当然,从乐视汽车贾跃亭的PPT,到蔚来汽车李斌的体验店,中国互联网造车新势力迈出了最坚实的一步。至少,人们看到真车了,足够幸运的话,还能试乘试驾。
除了蔚来,其他造车新势力也纷纷推出各自的“量产”车型,比如,威马EX5、小鹏汽车G3、拜腾汽车等。报哥之所以将“量产”二字打上引号,是因为它们中的绝大多数还停留在口头上,包括蔚来ES8。
眼下,紧张刺激的俄罗斯世界杯激战正酣,对李斌来说,他内心的紧张程度远超观赛的球迷,因为6月底很快就到了!当初承诺的“6月成批量交付给车主,到9月底之前完成1万辆创始版的交车”能实现吗?
不仅仅是李斌,威马汽车创始人兼CEO沈晖的日子也过得有些“紧张”。在新能源车领域,威马以“价格屠夫”的形象出现,一时引起业界关注。但是,威马也同样面临着交付的压力,9月30日,是威马汽车向用户交付威马EX5的关键时间节点,而且今年计划交付1万辆以上。
数字蓝图描绘得很美,但真要实现起来谈何容易,尤其是过程中还有各种突发情况发生,比如前不久刚发生的威马退订事件。
这些造车新势力面临的问题是共性的——量产交付将是“生死考验”。而且,他们还有一个更为“共性”的地方:将无法批量交付的责任推给了产能不足。
细心的人们会发现,到目前为止,尚没有一家造车新势力说自己的订单不足,恰恰相反,他们给人的印象都是订单有很多,超出想象的多,说“一车难求”都不过分。
真的会有那么多人哭着喊着去买新能源汽车吗?而且很多车都价格不菲。就拿报哥本人来说吧,如果有燃油车指标,首选必然是燃油车。不是报哥不环保,而是报哥不想买辆新能源车徒增烦恼。
特斯拉受制于产能的窘境业内人士都知道,难道特斯拉的中国模仿者们也受制于同样的问题吗?还是会有别的不可告人的原因呢?
多数造车新势力的新能源车,由于成本居高不下,如果放开手卖,卖得越多赔得越多。也许有人会说了,资本看中的是市场占有率以及未来的预期。这种说法没毛病。毕竟,两害相权取其轻,资本最不想看到的是,产能足够大,但造出来的新能源车根本卖不出去。
今年5月,蔚来内部消化了10辆ES8,这种自产自销的模式曾被威马汽车的沈晖嘲笑了半天。报哥觉得,如果蔚来迟迟未交付的真正原因是受制于产能,这可能是造车新势力所需要的最好的局面了,怕就怕那些所谓的动则过万的订单都是人为制造出来的——数字时代,最不靠谱的就是那些所谓的数字了。
交付是个生死关,闯过去不一定能活,但闯不过去,必然是死路一条。文/报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