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项目管理>电站事故及应急消防管理 返回

新能源车企的发展“心事”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思客 发布时间:2018-07-02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最近,有关新能源汽车的热门话题频出,特斯拉入驻中国、落户建厂;还是新能源汽车政策补贴“换挡”,续航300公里成为补贴升降的分水岭。自主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备受关注,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新能源车企怎样晋级出线?各家车企如何布局,实现突围?

思客和新华网汽车频道共同策划,邀请北汽新能源、吉利汽车和比亚迪汽车三家领军新能源车企,一起谈谈新能源车企的发展“心事”。

谁是新能源车企领跑者?

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近年来发展迅猛,连续三年位居全球产销第一大国。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简称“中汽协”)统计数据,新能源汽车2017年全年累计销量为77.7万辆,同比增长53.3%,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整体市场的2.7%;截止2017年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超过160万辆。

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潜力让不少企业垂涎,纵观当前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主要有三方势力“厮杀”,由比亚迪、北汽领军的传统车企,类似蔚来汽车、小鹏汽车等“跨界”车企,和以特斯拉为代表的国外品牌。

造车新势力的LOGO合集,你认识几个?

从2010年实施政策补贴开始,新能源汽车行业就被推到了发展的快车道。造车新势力在政策扶持下,新产品上市节奏不断加快。即使各家车企对自身定位有不同,但都在续航里程、车载智能系统和整车轻量普及等方向发力。

在初期这轮比拼中,传统车企仍是绝对主力。其中,2017年,国内新能源乘用车共销售56万辆,其中,比亚迪共销售113669辆,排名第一;排名第二的北汽新能源则销售了104520辆,两家企业的新能源销量占到市场总销量的39%,成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绝对的领跑者。

反观在前期大量砸钱的“跨界”玩家,表现却不尽如人意。目前看来,部分造车新势力还停留在“PPT造车”的阶段,抛了很多概念,却未推出什么“惊世”之作。并且,大部分创业企业都在照搬特斯拉的商业模式,却没有掌握特斯拉的技术。与此同时,“技术移民”中国的特斯拉将继续加剧新能源车企的竞争格局。

没有补贴加持,车企未来怎么走?

除了无需“摇号”,新能源汽车吸引人的另一大优势是政策补贴。为了鼓励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在行业发展之初,国家政策补贴作为开启市场的敲门砖,确实行之有效。

但是任何一家企业的发展都不能只依赖政策“输血、保护”,靠“吃补贴”生存永远无法强大起来。所以,国家逐步调整新能源汽车政策补贴,从2015年进入退坡期。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叶盛基看来,新能源汽车要做强,国家补贴政策的退坡和取消是一条必由之路。

然而这条路,对于大部分车企来说,是一条荆棘之路。要想摆脱补贴,迈向高质量发展,就必须要应对没有补贴加持的局面。

根据以往补贴调整的经验来看,车企一般会选择主动“掉血”,自掏腰包来抵消补贴下调的损失,而不是让消费者为此买单。这次也不例外,北汽新能源、比亚迪和吉利三家公司都明确告诉思客君,自家旗下的新能源汽车不会涨价。

不能否认的是,补贴调整对车企的影响肯定是存在的,如何消化这些影响?一些车企未雨绸缪,早早做好了应对计划。比亚迪负责人表示,他们计划通过新能源汽车商业推广规模以及技术手段,来降低成本。如利用5年或更长时间,把年销100万辆成本降低20%-30%,与政策补贴相抵消。

思客君了解到,车企心甘情愿自掏腰包的原因还是支持通过政策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发展。北汽新能源汽车相关负责人表示,“虽然这次补贴金额总体呈下降态势,但对纯电动乘用车续航里程最高档位补贴金额有所提高,这就表明政策更强调对技术进步的扶持,是为推动新能源汽车产品升级和技术高端化的体现”。

在思客君看来,这次补贴调整意味着从短期刺激向长期激励的转型,新能源汽车市场由政策生态逐步转向市场产品驱动的走势更明朗。

虽然补贴在持续退坡,但新能源汽车发展仍在走上坡路。没有了补贴,仍然有双积分政策、购置税减免等举措助力新能源车企的发展,这是传统燃油车享受不到的“高级待遇”。

“鲶鱼”特斯拉加剧市场优胜劣汰?

自从特斯拉公布将进驻中国的消息之后,特斯拉的“鲶鱼效应”就成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日常话题”。

但让思客君感到意外的是,几家车企对于特斯拉落户中国,并没有表现出慌张,反而是欢迎的态度。比亚迪相关负责人告诉思客君,目前看来,国内车企和特斯拉还不存在强大的竞争关系,而是处在互相抬轿子、共同把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做大做强的阶段。

虽然特斯拉带着过硬技术和强品牌效应落户中国,但距离它真正站稳脚跟还需时日。不过诚然,特斯拉到来将倒逼自主品牌车企进行转型升级,自主品牌可在核心技术、品牌发展和商业模式等多方面对标特斯拉。比亚迪方面负责人向思客君透露了他们的应对规划,在技术上将重点突破“542”“e平台整合”等核心技术;在品牌美誉度上实现质的提升;同时还考虑到发挥本土优势、紧扣中国市场,在充电设施建设方面“近水楼台先得月”。

目前中外车企都已在加紧排兵布阵,虽然战役还没打响,但留给他们的时间不多了。对于新能源汽车车企而言,排兵布阵的过程难免会加速行业的优胜劣汰,“鲶鱼”的出现不一定会颠覆国内新能源车企格局,但或多或少都会让自主品牌多一分危机感。

还要做好哪些准备迎接2020年这个关键节点的到来?

业界专家都在预测,2020年左右可能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节点。到2020年政策补贴将全面退出,国内车企的生存发展将无法继续依赖政策倾斜。

电池、电控和电机是新能源汽车的三大核心技术,配套企业布局是衡量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是否完善的重要标志。2020年前,我国车企仍需在这几大方面尽快实现自身“造血供血”,解决续航短、充电难、配套差这几大行业痛点。

具体的技术上,多家车企已经明确了今后重点发力的方向。北汽新能源方面表示,他们已经制定了“擎天柱计划”,并将继续探索车电价值分离。车电价值分离将电池变成“储能容器”,由产权交易变为使用权交易,在惠及消费者的同时还能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近期,北汽将面向私人市场推广车电分离模式的尝试,即首款对私换电车型——EU快换版。比亚迪方面负责人也告诉思客君,他们未来将继续推进“7+4”战略目标,“把用油的地方全部用电来代替,实现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化。”

思客君觉得随着补贴调整、外企入驻,未来新能源汽车行业将逐渐形成低端产能出清、强者恒强的格局。靠烧钱、拿补贴生存的车企注定无法走很远。自主品牌新能源车企为冲出重围,实现超车,必须要形成核心竞争力。有实力才能“C位出道”。否则,当政策补贴的大潮退去后,“裸泳”的车企将面临市场挤压和围剿。

(策划:刘娟;作者:倪可馨;编辑:王俊景;校对:白帆)

分享到:

关键字:新能源汽车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