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项目管理>电站事故及应急消防管理 返回

沃特玛“陨落”新能源企业应提高自我造血能力

作者:黄玮 来源:南方都市报 发布时间:2018-07-03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随着去补贴新政的实行,新能源动力电池行业洗牌的残酷初现。于行业,是市场消费格局的细分过程;于企业,则是业务和产品战略的调整契机。这同时也意味着,谁没有在趋势之下率先感知风声并作出改变,就容易被淘汰出局。

沃特玛无疑是典型的企业例子,也是行业的一个缩影。短短两年间,从比肩宁德时代、比亚迪,创造业绩神话,到财务状况“火烧眉毛”、只能让员工“放长假”,如此大起大落、仿佛只会在剧中出现的故事,现今却真实地在资本市场中上演。

在众多围观者就沃特玛“陨落”感叹实业难做时,也应该看到其失利并非偶然。根据天眼查的资料,沃特玛于2002年在深圳成立,是国内最早成功研发磷酸铁锂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并率先实现其规模化生产和批量应用的企业之一。

作为业内首批“试水”吃螃蟹的企业,借政策东风占据先机,沃特玛在此前确也实现了“躺赢”模式。然而先吃螃蟹的人,没能笑到最后。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处于初级阶段,电池动力的衰减严重影响电动汽车的续航能力之时,这一环节成为行业发展的“拦路石”,解决的关键唯有技术的迭代,淘汰不合时宜的低效产品也成必然。

然而,沃特玛自被收购后,却大幅提升生产规模,依旧主攻低效的磷酸铁锂电池产品,始终循用保守模式经营,意图以更大的销量换取更低的生产成本,提高市场占有率,无疑是“站错队”。埋头激进的扩张之下,资金链问题逐渐显露,企业也无法轻易转身或者抽身。

正如沃特玛高层所言,“沃特玛如今的尴尬局面,是由于公司的战略失误,是对行业政策影响误判所造成。”然而,面对新政带来的压力,同行的比亚迪迅速转型,与此同时,宁德时代在市场份额的增长也并没有停止。而一度仅紧随两大巨头之后的沃特玛,则因为产品低效而只能逐步退出市场,其生存空间也被进一步压缩。

更值得注意的是,政策的决心似乎更加坚定。在经历了2016年新能源业内的“骗补”风波后,新政补贴退坡的实行更彰显了政府对行业发展的“放手”,希望能用规则迫使企业“断奶”成长。实际上,作为业内龙头企业,看准风向和形势发展本应是分内之事,更优者甚至能反推政策和行业的前进步伐。

在接盘侠没有出现以前,沃特玛“自救”空间已然有限。而从行业发展的角度上看,如何能在新政和市场的双重压力下,避免下一个“沃特玛”的出现,则更值得思考。

分享到:

关键字:新能源汽车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