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2025改版停用栏目>储能资本>基金股权 返回

未能凑齐10亿美金 日产电池业务国产化计划泡汤

作者:樊俊卿 来源:环球网科技 发布时间:2018-07-04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据日产汽车官方宣布,在接到中国投资基金机构金沙江创投(GSR Capital)未能如约凑集10亿美金交易额的正式通知后,日本汽车制造商日产汽车决定取消其原本计划中向中国出售电池业务单元Automative Energy Supply的交易。

虽然日产汽车与金沙江创投的“联姻”最终因“嫁妆”问题宣告遗憾收场,但有业内人士认为,日产不会放弃将电池业务单元Automative Energy Supply卖出去的决心。可是,由于该技术并不具备任何市场优势,如果今次金沙江创投未能成功收购,那么日产未来还能否再遇到适合的买家,还需拭目以待。

去年8月8日,日本汽车制造商日产与中国投资公司金沙江资本共同宣布,双方已经正式签约,日产将旗下电池业务及相应生产工厂的全部股权出售给金沙江资本,当时并未透露详细的交易金额。

直到今年5月底,才有知情人士透露,这一交易金额高达10亿美金。有外媒整理研究了双方近9个月来官方逐渐曝光的信息点,从而总结出本次收购案资方由金沙江资本牵头,包括香港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香港集团公司以及产业投资人等有限合作人,但不包括任何国内产业机构和地方产业基金。

金沙江资本全资收购日产汽车电池业务,这是继宁波均胜电子的子公司KSS斥百亿人民币收购安全气囊供应商日本高田公司之后,中国企业收购日系零部件的又一“几近成功”的案例,成为近年愈演愈烈的众多汽车零部件海外并购案中最具特色的一个案例。

日产电池业务贯穿整个动力电池产业链,从电池研发、电芯生产、模组/电池包组装到电池管理系统BMS。卖掉电池业务,则意味着全球电动汽车先锋企业日产汽车将全面退出电池业务,专注于自动驾驶和车辆制造业务。据日本媒体报道,日产有意退出电池业务,早在2014年就初露端倪。因缺乏市场竞争和日产纯电动汽车市场规模的限制,日产旗下电池公司生产的电池与其他的独立电池企业相比,存在成本较高、电池容量不大、续航里程不具竞争力等劣势。

2015年年中,雷诺与日产汽车公司CEO卡洛斯•戈恩就明确表态:“我们在电池业务这一块开放竞争,确保获得最好的电池。就当前而论,我们认为最佳的电池生产商是LG化学。”自2015年起,日产开始采购韩国LG的电池,日产自身的电池业务遭遇沉重打击,紧接着在2016年,日产就做出了要抛售电池业务的决定。

据金沙江资本官网介绍,金沙江基金成立于2004年,由伍伸俊和林仁俊联合创建。2016年由合伙人领衔成立“金沙江创投”,“金沙江联合”和“金沙江资本”三个独立互补团队以独特投资策略和资源,面向市场,面向全世界。

金沙江创投此前投资清洁技术和电动汽车,主要针对电动汽车电池和制药公司等外国工业和新兴科技公司。在中国政府推动电动车发展的趋势下,电池和锂生产商对中国企业来说特别具有吸引力,有助于国内汽车制造商超越内燃机车型生产商,打造全球汽车品牌。

最近,金沙江创投加大了在欧洲的交易力度,同意向瑞典电动汽车制造商瑞典国家电动汽车公司投资5亿美元并在该国生产电动车电池;与土耳其Zorlu控股公司建立45亿美元的合资企业在土耳其建立一个电池组装厂。

分享到:

关键字:动力电池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