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双碳目标>电网建设与运行 返回

应对缺电,不能“拉闸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中国能源报 发布时间:2018-07-09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每到夏季,缺电好似如约而至。产能都过剩了,怎么还会缺电?

足以反映出电力行业发展存在的深层次问题——能源发展不平衡不充分。

音符

经历了十多年前“供电缺口高达3000万千瓦”的“大场面”,并在此后十多年亲历过十余次夏季缺电的人们,对缺电、拉闸限电或许早已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了。但在电力产能过剩成为“新常态”的今天,缺电的再次发生甚至愈演愈烈,就让人有点不解了——发电装机已经17.8亿千瓦,面对10亿千瓦左右的用电负荷,怎么还会出现缺电?年年缺电,为何始终解决不了?是存在不可抗力因素,还是缺乏攻坚克难的压力倒逼?

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速换挡,年用电量增速降至个位数。反观供给方面,装机容量则仍是按照“一年一亿千瓦”的节奏高歌猛进。装机不足已是历史,化解电力过剩产能成为行业必须优先解决的问题。

然而,就在这种“供大于求”的局面下,缺电却仍然存在,更确切地说,缺电从未离开过——每到夏季,缺电好似如约而至。相比于去年冬天采暖季主要集中在华北地区的“气荒”,此次的“电荒”则是“遍地开花”,京津冀鲁、华东、华中地区在用电高峰期,都将经受供不应求的考验。

虽然相对于10亿千瓦的总负荷,1000万千瓦的供应缺口是个“小不点”,但足以反映出电力行业发展存在的深层次问题——能源发展不平衡不充分。

应对缺口,政府部门和电网公司制定的“有序用电方案”就是解决问题的“万金油”——这种强力的行政命令,简单、直接、有效,供电公司执行起来轻车熟路、经验丰富。但从电力用户角度讲,这个方案更像是一个“停电方案”,不可避免会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产生影响,并导致经济损失,“有序用电”成为了“有序停电”的代名词。

除了拉闸限电这种行政命令式的非常规措施,或许可以更多采用市场化的解决办法。相比于新增成百上千亿元的电源、电网投资来满足每年仅几十个小时的用电高峰需求,这些市场化的方案更为“划算”。例如,“电力需求响应机制”,即通过给予补贴等市场化手段,引导用户避开用电高峰,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另外,目前能源领域关于“能源互联网”的呼声很高,其中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多能互补,而这也是解决电力供应缺口的方法之一。例如,电动汽车在电网需要电力时,可以向电网释放电力,利用自身负荷帮助平衡峰谷差,并获得相应补偿、收益。

妙法众多,但这些市场化手段依赖的相应电价和补偿机制尚未建立起来,而这显然应成为我们今后的重点发力方向。应对缺口,简单粗暴地“拉闸限电”固然立竿见影,但终非长久之计;电力体制改革正当时,顺势挖掘市场潜力才是上策。

分享到:

关键字:售电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