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2025改版停用栏目>储能资本>基金股权 返回

地产界5巨头集体装上了电池和轮子,有何目的?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充电桩管家 发布时间:2018-07-10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继互联网巨头纷纷涌入造车领域后,国内地产商也瞄准了新能源蛋糕,带着巨额资金、资源迅速开始布局。

当恒大健康宣布以67.46亿港元接盘贾跃亭的FF汽车,并成为后者的第一大股东时,围绕“首富许家印为何驰援贾跃亭”的讨论一直没有停止,但毋庸置疑的是,恒大集团已正式入局新能源造车领域。这种跨界在宝能入主观致、华夏幸福收购合众后已并不稀奇。第一家大手笔入局造车领域的地产商,当属宝能集团。2017年6月宝能收购观致的消息被曝出后,连续多天占据各大媒体头条。很多人开始发现,汽车行业的参与者除了亟待转型的传统车企、带着颠覆而来的新势力,还将会有拥有巨大资金和资源的地产商。

当下,中国地产商已明显意识到,经历了将近20年的繁荣,国内的房地产市场确实进入了一个关键路口:一方面,国家大力抑制投机需求,在“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背景下,去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限购、限贷、限售等诸多调控手段也大力抑制投机苗头。与此同时,房地产企业融资渠道受阻,银行、信托、债券、股权等渠道纷纷收紧,作为“旧经济”火车头的房地产恐因“缺钱”而降速发展。而布局新能源汽车是个合情合理转型路线。

规模足以容纳巨头体量,配套生态延展性强

“新能源汽车”是“新经济”在工业领域一个标志性行业,政策扶持力度仍持续加码。围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整车制造、核心零部件、配套设施、运营服务和前沿技术都在蓬勃发展,“跨界融合”也成为企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据工程院院士杨裕生透露,十三五期间仅中央政府就将支出3900亿元用于新能源汽车补贴。据统计,仅2014-2017年间,全球在智能驾驶领域的投资已经突破800亿美元,这一趋势产业蕴含着无数全球资源和商机。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距离“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仍有很大发展空间,在国家持续政策的鼓励下,新能源汽车成为巨头企业抢占先机、赶超发展的突破口;其次,目前我国汽车保有量已突破3亿,而围绕汽车与新能源车附加的金融、物流、保险、电子商务等“车后”业务均是巨头们可延伸的板块;再次,汽车行业跨界融合趋势正在加强,汽车正从简单的交通工具转变为人类生活、工作的延展空间,这将十分有利于巨头们的业务转型拓展。

是全球发展共识,具备稳定高增长前景

目前新能源产品仍有很大提升空间,并且是全球产业的发展趋势。华北电力大学电动汽车与新能源电源研究中心主任郭春林表示,很多人怀疑新能源车的前景,但它其实是全球节能减排下的共识产物,承载着多方面的重要责任,不仅仅只是产品价格、技术上的问题。中国也一直从国家战略上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在国家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从政策型向市场型转型的过程中,资本市场早已预见到了巨大的商机。

在排行靠前的高红利产业链条中,汽车行业无疑正当时。有金融分析师表示“2020年后的后补贴周期,当新能源车渗透率超过7%、成本上从全生命周期成本到购置成本逐渐实现与燃油车平价,以及海外主流车企完成新能源车平台的搭建之后,2020年至2025年行业仍可能有年化30%的复合增速。”

产业发展资源匹配度高,打入能源市场机遇显现

以碧桂园为例:“看好三四线市场”、坚持各线城市齐头发展的碧桂园近年积极布局新能源汽车领域,从配套设施和服务的角度,碧桂园正是看到了三四线城市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障碍和巨大需求。结合地产商的项目投建经验与资源,打入配套设施建设与运营服务市场可谓事半功倍。而对于房地产行业的多元化发展转型,以资本和金融为依托,作为汽车制造外行的房地产企业在寻找新能源汽车有原有房地产业务融合的新经济增长点,解决拿地难、拿地价格高的问题。此外,借助新能源汽车及配套设施布局,地产商还有机会在未来的清洁能源发展中提前插一脚,这将是另一块巨大的蛋糕,甚至能解决更为长期的发展问题。

在新趋势带动下,庞大的汽车产业链下的电气化、智能化、共享化正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汽车产业各类跨界、颠覆、国际融合正在到来。携带巨额资金和资源进入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地产商,或许是最具备参与资质的势力之一。

分享到:

关键字:新能源汽车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