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2025改版停用栏目>储能资本>基金股权 返回

“碳”生意:A股市场下一个新商业模式

作者:新闻中心 来源:证劵时报 发布时间:2013-06-29 浏览:0次
     中国储能网讯: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将于9月试点,这将是全国第一家直接以“碳排放权”命名的交易所。之前,上周深圳排放权交易所已上线,启动碳排放权交易试点,首日成交多笔交易,成交2万多吨配额,成交价在每吨28元到32元间。这些意味着一个新商业模式将开枝蔓叶。
 
  想起9年前,我在江西做新闻,当时接到投诉,说有人承接来自瑞典的业务,在江西收集空气卖给一家瑞典公司,两个月小赚几百万元。那时中国还没“碳排放配额交易”的概念,欧洲则已流行“碳足迹”,江西有人成立一个公司收集“碳零排放”,这家瑞典公司再把“碳零排放”收购下来。
 
  当时爆料人说这是诈骗。后来,我也没采访到当事人,这条新闻也就没做出来。最后我对爆料人说:这不叫收集空气,是交易碳零排放,凭着经常看些乱七八糟商业科技杂志的广泛涉猎,这事不是骗人的。爆料人愤愤不平,卖空气就赚几百万,和卖月球土地一个性质啊,这必须是诈骗啊;瑞典企业这就是送钱啊。
 
  要往无聊处想,这事和卖月球土地差不多;徒手指着月球地图上画个圈,“交钱,这片土地你的!”。月球真给你土地,你也上不去。江西的碳零排放真给你,你也拿不走。要往有用处想,这事又和卖月球土地很不一样,月球大家没住那,地球空气大家是真的在呼吸。其实,时间推到9年后,如果爆料人生活在当下雾霾指数经常爆表的京城,可能会突然理解这种交易模式。
 
  碳排放后来衍生出很多严格的标准、税种,以及是非。欧洲“碳税”被很多国内经济学家形容为向新兴市场国家的“新割羊毛运动”。这种阴谋论也有道理。不过,国内的绝大部分企业多年仍未感受到这种环保压力,欧洲企业则多年来一直面对这个既带经济问题又带社会责任的命题,这就是为什么会有瑞典的企业跨洲来江西买“碳零排放”。N年前瑞典企业这种购买貌似是送钱,以后会成为一种逐渐常见的经济现象,在股市也可能形成新的板块。
 
  说下今年热门话题特斯拉(Tesla),A股受特斯拉旋风影响,很多新能源电池产业链上的个股也受关注了一波。特斯拉旋风怎么起来的?应该是两点因素。第一是特斯拉不像是传统汽车企业,更像是高科技企业,把电动汽车卖出豪车的价格,营销模式也酷,2012年上市的S型纯电动车截至上月卖出1万辆,成为北美豪车市场销量冠军。第二是特斯拉持续亏损10年,今年一季度首度盈利。正是第二点,点燃了美国股市挖掘特斯拉的催化剂,特斯拉各种酷劲、前景都在如何成为豪车市场冠军的故事中被挖掘出来;股价短时间连续飙涨,加上被比喻成汽车界的苹果或乔布斯,这股旋风迅速刮到中国。
 
  看起来这第一点和第二点是如此完美结合,所以大部分人的逻辑链条都是:特斯拉的新型纯电动车大卖首度盈利前景无限。
 
  其实,特斯拉的纯电动车卖出了宝马7系、奔驰S级豪车的价格,但还是亏损的。今年一季度特斯拉首度实现1120万美元的净利润,财务报表中有1700万美元的“其他收入”,其实是出售温室气体排放额度获得的。刨掉这部分收入,特斯拉的电动车依然亏损。目前美国有不少州立法要求汽车制造商将来总销量的15%以上应为碳零排放汽车。特斯拉汽车公司只出售电动汽车,于是向其他汽车制造商出售其零排放额度。
 
  原来,出售碳排放额度,可以成为一些公司重要的盈利来源。
 
  我不关注那些现在去购买排放权的企业,而是关注那些没去买、而且不想买主要是买不起的企业。买不起不一定是没钱,而是没法支付。
 
  有个超大型有色金属企业,去年净利润50亿元。试想一下,碳排放配额交易不知道这企业得赔多少。咱去过那公司,知道要是赔偿当地居民的话,几百亿元可能都不够,两个县的土壤、河流、空气不适宜人居,居民怪病频生。所以,这股本周跌逾10%创新低也是正常。
分享到:

关键字:碳生意 市场 下一个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