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2025改版停用栏目>储能资本>基金股权 返回

新能源发展不能“损伤”传统力量 专家呼吁技术发展应多路线并行

作者:范文清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发布时间:2018-07-15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为什么国内三大车展,观众和专业人士都会直奔新能源汽车展区,传统零部件展区却鲜少有人驻足?”在7月9日举办的“燃”力量汽车动力发展趋势高峰论坛上,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付于武认为,当前汽车行业一味追求新能源、不重视传统动力的现象,对汽车产业的未来发展将有极大损伤,“这是与世界汽车技术发展脱节的表现”。

国家新能源汽车创新工程项目专家组组长王秉刚也认为,“我国未来汽车产业的发展路径是多条技术路线并行的发展格局,不能只走一条发展道路。”

事实上,48V轻混系统、汽车芯片、轮毂电机、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等一些关键汽车零部件的技术含量也很高。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师建华就认为,汽车产业向低碳化、智能化方向转型升级,与国内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汽车产业变革,将会给国内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带来难得的历史机遇,零部件产业也将成为我国汽车工业变革与创新的主要驱动力。”

2017年4月,工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联合发布了《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其中,除明确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方向外,还将关键零部件列为重点突破工程。针对产业短板,支持优势企业开展政产学研用联合攻关,重点突破动力电池、车用传感器、车载芯片、电控系统、轻量化材料等工程化、产业化瓶颈,鼓励发展模块化供货等先进模式以及高附加值、知识密集型等高端零部件。

但当前“电动化、智能化”正成为汽车企业争相抢夺的新制高点,传统燃油车的技术发展仿佛被业内忽视。

“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应遵循市场规律,按照科学规律办事,从传统的动力升级、发展混动技术最终达到替代能源技术成熟。”付于武坦言,“运动式的思维、浮躁的心态会毁了中国汽车产业。”

对此,王秉刚也认为,汽车能源要坚持多元化的发展战略,传统燃油汽车在未来很长时间里还将扮演重要角色。

分享到:

关键字:新能源车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