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随着补贴退坡,新能源汽车投资风险加剧,部分上市公司因投资新能源汽车面临连续亏损,开始了“退股自保”、“断臂求生”之路。
近期,高工电动车网统计了解到,包括西部资源、京威股份、云南航天集团等多家公司因新能源投资失败而陷入困顿,开始抛售新能源股权,退出该市场。
前几年,在新能源汽车爆发式增长带来的巨大利润吸引下,国内众多上市公司纷纷通过股权收购的方式涉足新能源汽车领域,希望由此获得高额收益。
但是,2016年以来的骗补调查、补贴退坡、技术门槛提高、竞争加剧等等市场变动,导致一些企业产销受到重挫,许多转型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公司将此前积攒的利润消耗殆尽,不得已退出新能源汽车产业。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新能源造车是重资产投入,且投资回报期长。如今,新能源汽车技术门槛提高、融资渠道收紧,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第一轮洗牌已经来临,也将有越来越多企业和资本开始退场。
➤部分投资企业开始退场
2014年以来,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资本投资新能源汽车的热情也水涨船高。根据不完全统计,过去几年,已经有近百家上市公司投资新能源汽车相关领域。
但是,进入2017年以来,不少涉足新能源汽车的上市公司陷入了业绩下滑、资金等困境,不得不出售手中持有的新能源汽车股权。
日前,西部资源发布公告称,为了缓解资金压力,公司将以1.43亿元的价格,出售持有的重庆恒通客车、重庆恒通电动客车电动系统的相关股权。交易完成后,西部资源将彻底退出新能源汽车领域。
需要特别提及的是,2014年,西部资源在新能源汽车投资热潮中以4.95亿元的价格收购了上述两项股权。但接手恒通客车、恒通电动后,西部资源接连遭遇不利。
2016年恒通客车因骗补事件而遭受行政处罚,此后恒通客车的销量持续下滑。2017年恒通客车亏损1.4亿元,负债已是资产的1.72倍。
无独有偶,2017年底,最早启动新能源汽车生产的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将其持有的湖南中车时代电动汽车股份51%股权转让给中国中车集团,原因是在补贴退坡的大背景下,株洲电力所已经无法持续投入。
而早几年曾重资大举投资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京威股份,相继收购了五洲龙、长春新能源、江苏卡威等三家新能源整车厂。但这两年补贴大幅下滑,其参股的上述三家整车厂持续亏损,2017年总计亏损达3.58亿元。
迫于资金压力,京威股份频频出售旗下子公司股权。今年4月,京威股份转让了其持有宁波京威电池、正道京威控股、宁波正威等三份宁波新能源产业项目相关股权。而近期,京威股份再次出售旗下3家盈利良好的子公司股权。
事实上,除了上市公司因投资新能源而陷入资金困境外,部分转向新能源的地方国资车企同样面临着难题。
例如,包括云南航天集团、贵州云马飞机制造厂等国资企业相继抛售了旗下持有的新能源车企股权。
➤第一轮洗牌开启
多位业内人士向高工电动车网表示,部分公司及资本退场的背后,是重资产持续投入的难以为继,以及尚未规模化的市场难以支撑庞大新能源汽车队伍的尴尬现实。
一方面,随着补贴退坡,补贴结算方式改为事后清算以及补贴政策提出了“2万公里”的要求,使得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企业都面临着巨大的资金考验,不少车企面临了动辄高达数十亿的应收账款。
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产业是一个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的产业,造车难度大,参与者众多。业内人士认为,“企业必须兼具技术、产量和资本等三大优势,才可以打赢这场战争”。
此外,资本市场融资门槛的提高,也成为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第一轮淘汰赛的重要推动力。包括京威股份、力帆股份在内的诸多企业,都遭遇了拟非公开发行股份融资支持新能源项目,而最终未能实施的状况。
总体来看,业内人士统一认为,新能源汽车第一轮淘汰赛已经开始,而在2020年新能源汽车补贴彻底终止、合资新能源汽车完全涌入之前,本土新能源汽车企的股权更迭将继续上演。届时将有大量企业被兼并重组,或退出新能源汽车市场。
对此,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教授、电动汽车研究室主任陈全世分析表示,随着国家政策变严格,2018年开始,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将可能大量被淘汰,进行兼并重组。
而长安汽车总裁朱华荣更是坦言,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已经非常激烈。未来3-5年,车企的关停并转、兼并重组绝不是新闻。他认为,“未来90%的新能源车企将会被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