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项目管理>电站事故及应急消防管理 返回

吴志新:中国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标准法规体系解析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 发布时间:2018-07-20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于2017年开始编辑《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专家文萃》一书,重点收集百人会会员在该年度的作品。

作为一个致力于促进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第三方智库平台,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向所有行业内外人士开放。每年在这个平台上发表意见的嘉宾数以百计,在这个平台之外为百人会代言的嘉宾也有许多。选择这些嘉宾的代表作汇集起来,让读者从中看到这一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动态、技术进展、市场趋势和各方代表性观点,是该书的宗旨。

“文萃”栏目将推陆续送收录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专家文萃2017》一书的文章。本篇作者为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执行委员会委员吴志新。

中国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标准法规体系解析

吴志新

一、新能源汽车发展概况

从2000 年开始,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持续了近4 个五年计划。在这个过程当中,电动汽车展的非常快,先后在 2008 年奥运会、2010 年的世博会和 2011 年的深圳大运会上进行了示范,后来在新加坡各个方面都有相关的一些中小规模的示范。电动汽车产业真正发展是在 2013—2014 年,随着国家给电动汽车充电站提供补贴的政策,产业逐渐发展起来。2013 年 3、4 月份,全国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总量(不含混合动力汽车)为 27000 台,2014 年进行了快速发展,2015 年发展的红红火火,2016 年,政策在变化, 标准在提升。补贴时间没有尘埃落定,有的企业不敢干,有的企业不知道干什么,大家都在等。2016 年我们生产了 51 万多辆车,卖了接近 51 万辆车。2017 年扣除有骗补的车辆,大概是 38、39 万台车,对大家来说还是非常欢欣鼓舞。

我们有很多的新能源汽车企业,有很多五花八门的产品,轿车的种类也非常多,有类似于 A00 级的两座的,或者是接近两座的、四座的轿车。也有相对的大一点的 A0 级的轿车,种类很多, 加上一些专用车、环卫车等产品。多少个产品和企业加起来成为了一个世界第一。但是,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几方面的问题。

整车企业的产品相对比较分散,关键的零部件形成不了规模,电池相对来讲比汽车略微好一点,但是也存在类似的问题,每款产品的产量都不是太大。不同产品当中的三电系统的配置都会有变化,很多电池企业、电机电控企业都要用五花八门的整车产品去配套,然后上公告,对技术方面的追求有所不及,产业的成本非常高。值得庆贺的是大巴车,在深圳几乎全部都是纯电动,产品相对集中,逐渐形成了规模,部分企业发展的比较向好。

二、车辆技术相关

最近工信推出双积分政策,作为除了补贴政策之外的另一个非财政补贴政策来去激励整车企业,更加投入到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生产当中。由于政策的变化,部分企业和一些老年代步车企业为了积分合作,车本身水平不高,为了积分而凑数去。政策的出台本是一件好事,但是企业不能把压力变成了不向前的动力, 我不希望整车企业走这条路,希望大家做好电池,做好车,安全的、节能的、坐起来更舒服的。希望大家能够静下心来下工夫,如果再过三年,还是拿这种特别小的车型顶数的话,我们新能源汽车再宏伟的规划也会瞬间被合资企业打败。

下面聊聊电池的进步。现在很多电池企业从技术到生产,都有非常大的明显的提升,产品的性能也有明显的提升,慢慢的已经站到了国际阵列当中。如果我们能够再坚持在技术上投入,保持技术的先进性,相信我们将来也会出现类似于松下、三星、LG 那样的电池企业。

如何保持研发、科技方面的先进性,如何不断去探索新的技术,使电池性能能够更加全面地提升,是需要继续考虑的问题。如果做到 350 瓦时每公斤的电池,它的寿命怎么样?安全性怎么样?低温、高温情况怎么样?如果我们扎扎实实做出来 300 瓦时每公斤,寿命也不错,安全性也不错,对环境的适应性也不错, 这样的产品能够有效支撑产业发展。电池做好了,整个管理系统其他方面成本也会下降,另管理系统,是电子器件,只要规模大了, 也是有规模效应的。所以说我对电池这块充满了信心。

关于电池价格方面,到底能不能降?取决于电池当中的材料能不能降。如果材料被别人掌握了,我们将来还是在某方面还是会受制于人。因此要抓紧时间,或者掌握一部分最上游的资源, 或者将企业集中度做得比较高、大,使得我们在市场上有定价权、有发言权。这两方面最好能够合起来做,到 2030 年我们的电池在世界上将有影响力。

三、智能网联汽车

从前年到去年,将近大半年时间在调研智能网联汽车,去了好多次国外,基本上核心企业都看过了,包括测试的场地。总体来说要高度重视智能网联汽车,电动汽车的未来一定会跟智能网联汽车紧密的结合。大家想象一下,如果现在电动汽车是无人驾驶车,能带来多少好处?它的市场会带来多大的潜在的利好?现在满街都是小黄车、摩拜,但是电动汽车不能这样运营。自行车放在路边不用充电,但是电动车不能乱停。上海设了几个点进行试验,但是依然还是解决不了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如何让汽车的租赁变成像共享单车一样方便?可以依靠智能网联汽车,如果实现无人驾驶,当我用完车,可以通过手机一按,实现自动还车。如果变成这样,共享、出租的车辆,会有很大的市场,希望大家高度重视这一块。

四、燃料电池汽车

燃料电池跟二次电池相生相伴,又是竞争对手。近几年,燃料电池开始得到国际范围内的高度重视。最近参观了日本和德国的一些企业,了解了一些产业的情况。大家知道,这一轮重视来源于丰田的产品,2010 年去看日本丰田的样车,跑了接近两千万公里的试验,说用户可以接受。当时计划 2015 年投放市场,实

际上 2014 年就投放了。在美国,燃料电池汽车大概卖了 5 万多美元,再加上 1 万美元的联邦政府和州政府的补贴,到消费者手中大概是  3-4  万美元。将来在市场上,燃料电池汽车是新能源汽车的组成部分,要继续提高在性能和环境适应方面的提升和低温运行状况,材料方面的降低,和整车成本的优化。

将来燃料电池汽车会变成什么样?大概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差不多,那个时候电动汽车跟它的竞争方式和竞争优势是什么?我们需要考虑好。怎么样用非常简单和经济的措施生产出来高纯度的产品,还有进一步研究。例如用工业可再生能源制氢, 怎么能够实现规模的、大批量的生产?在燃料电池方面我们和国际还有差距,但我相信一定会赶上他们。如果解决了氢的问题, 燃料电池在未来会占据相当的市场份额,值得我们多多关注。

本文为作者在 2017 国际电动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发展与技术创新峰会上的发言整理,未经本人审核。

分享到:

关键字:新能源汽车、燃料电池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