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项目管理>电站事故及应急消防管理 返回

特斯拉的中国之路不会平坦

作者:万仁美 来源:中国汽车报 发布时间:2018-07-24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7月10日,特斯拉与上海临港管委会、临港集团签署协议,将在临港地区独资建设集研发、制造、销售等功能于一体的特斯拉超级工厂,规划年生产50万辆纯电动整车。拉扯了4年,特斯拉终于确定在上海建厂了。尽管很多人看好特斯拉在华的发展,但笔者认为,特斯拉的中国之路不会平坦。

就在特斯拉与上海有关方面签约之前的7月6日,美国开始对价值340亿美元的中国产品加征25%关税,中国也予以同等规模的反击。受双方加征关税的影响,特斯拉在中国全系车型售价普遍上涨20%,Model X和Model S上涨幅度在15万~25万元之间。大幅上涨的价格降低了人们的购买欲望,特斯拉在中国的销售形势不容乐观。

与此同时,特斯拉在美国也将遭遇补贴下降的局面。根据美国现行政策,汽车制造商的前20万名电动汽车购买者可以减免7500美元税收,此后消费者享受的抵税额度将每6个月减少50%,直至全部减完。近日,特斯拉公司对外证实,迄今为止其电动汽车在美国的累计销量已经突破20万辆。从明年1月1日起,特斯拉的消费者只能享受到3750美元的抵税金额;如果是明年下半年购买,消费者享受的减免金额仅为1875美元;之后,购买特斯拉电动汽车的消费者将不再享受美国联邦政府补贴。特斯拉是美国第一家耗尽20万辆额度的电动汽车公司,这使其未来在与通用汽车、日产等企业竞争时产品缺乏价格优势,市场形势严峻。再加上多年来持续烧钱,前段时间又经历裁员、削减业务等风波,更有分析人士断言,“特斯拉离破产仅一步之遥”。

双重夹击下,特斯拉在中国和美国的日子都越来越不好过。大环境变得恶劣,抓住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成为特斯拉摆脱困境的重要途径,在华独资建厂便成为“救命稻草”,这可以有效降低其产品成本、规避关税风险。根据此前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透露的消息,特斯拉在华生产的车型包括Model 3和跨界车型Model Y。

值得一提的是Model 3。作为特斯拉推出的首款平价版电动汽车,马斯克对其寄予厚望。Model 3标准车型一次充电续驶里程为220英里(约354公里),售价3.5万美元;增强版车型续驶里程为310英里(约500公里),售价4.4万美元。该车使用21700型电池,能量密度在300Wh/kg左右,比Model S使用的18650电池能量密度提升20%以上,单体容量提升35%,系统成本降低10%左右。亲民的价格加上出色的性能,Model 3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据悉,已有超过40万名用户预订了Model 3,并支付了1000美元的可退还订金。但受产能制约,这款车的交付日期一再推迟。

据笔者所知,正是21700电池问题阻碍了Model 3的量产。虽然有专家表示,21700电池比18650电池增大了尺寸,两者生产工艺要求都是一样的,只不过模具有所不同。然而,事情并非如此简单,另有专家告诉笔者,特斯拉超级电池工厂生产的21700电池合格率不高,电池供应不足导致Model 3迟迟不能达到量产目标。特斯拉现在的产能终于达到每周5000辆,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特斯拉做了很大努力,去年四季度调整了Model 3生产线上的工人配置。由此可见,特斯拉实现产能提升是通过调整“工人配置”,意即增加生产工人,而不是通过提高生产自动化水平实现,这样的产能稳定性并不可靠。尽管松下总部派出了1000多位电池工程师前往美国,帮助特斯拉的电池工厂解决21700电池生产出现的问题,但至今问题没有得到圆满解决,这正是特斯拉Model 3产能爬坡艰难的主要原因。

特斯拉在上海建设的工厂,Model 3是主要生产车型,面临的最大问题仍然是电池的合格率。如果不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年产50万辆电动汽车的目标就会落空。

再看特斯拉的建厂费用。参照其他企业情况,特斯拉在上海建厂需要的资金大约为100亿~150亿元。自成立以来,特斯拉已经亏损了13年,至今仍在亏损中。今年一季度,特斯拉净亏损额为7.1亿美元,同比扩大115%;截止到今年一季度,特斯拉账上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约为27亿美元。虽然把这些钱全部拿来建设上海工厂,能够满足预算需求,但显然马斯克不会这么做。今年早些时候,马斯克表示今年特斯拉不需要额外融资,下半年将实现盈利。但即使如其所说,下半年特斯拉盈利了,也无法积攒出建设上海工厂的盈余,如何解决建厂资金难题?

有消息称,特斯拉准备花4年时间建设上海工厂。在这期间,其他跨国公司的新能源汽车产品都将纷纷上市,国内大批造车新势力的产品也已量产,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将进入白热化阶段。尽管特斯拉现在拥有不少粉丝,但消费者很难花4年时间等待其产品。当Model 3在华国产后,将面临大批实力强劲的竞争对手。在笔者看来,也许特斯拉已错过了最好的在华国产时间。

当然,这些问题特斯拉肯定都考虑过。无论如何,为了长远发展,特斯拉必须尽快进入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消费市场,在华国产是惟一的选择,尽管前行的道路或许会遭遇坎坷。

分享到:

关键字:特斯拉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