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2025改版停用栏目>储能资本>基金股权 返回

车企强强联合 造车门槛越来越高

作者:杨苏 来源:证券时报 发布时间:2018-07-25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7月酷热,汽车行业也有火热的强强联合,令人眼花缭乱。国家发改委在7月也起草了汽车产业投资规定,鼓励组建世界一流集团,推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给汽车业的集中联合又添了一把火。

新能源汽车行业是引导这一轮强强联合的核心力量。比如广汽集团提出,对于新能源汽车计划掌握电池系统、电机系统、电控系统、机电耦合系统和系统集成等关键核心技术。因此,许多传统老牌车企纷纷加大与新能源产业龙头公司的合作。

最近的一起合作发生在7月19日,动力电池巨头宁德时代与广汽集团合资成立两家公司。一家由宁德时代控股,主营锂离子电池、动力电池及电池系统的全套服务;一家由广汽集团控股,主营动力电池系统,进行动力电池专业技术领域内的技术开发、转让、咨询等服务。7月5日,比亚迪和长安汽车也联合设立以新能源动力电池生产、销售为主营业务的合资公司。

电池系统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之一,锁定一个非常有竞争力的价格,应该是业内各家强强联合的重要原因。前期研发时间和金钱的巨大投入,以及原材料、设备的庞大成本,也让生产企业有充分的动力与整车厂商展开更深度的合作。

这意味着汽车产业的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今年证券时报记者走访多家汽车行业公司,不少公司董秘向记者表示,随着国家补贴政策退潮和汽车行业政策放开,2018年汽车行业将面临较大的洗牌,只有少数优秀的公司能够有光明的未来。

庙堂与江湖有相同的思路。“支持混改强强联合,组建世界一流汽车企业集团。”7月4日,国家发改委起草了《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目的是完善汽车产业投资管理,推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在企业合作方面,鼓励企业通过股权投资等方式,开展兼并重组和战略合作,联合研发产品,共同组织生产,提升产业集中度。

在行业集中化的大势下,部分汽车零部件企业,正在逐渐向其他行业拓展业务,因为本行业的钱越来越难挣了。主要原因是产品面临升级换代,企业要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进行研发,之前企业的龙头产品在新能源车上难觅市场。还有少数整车企业,近年来经常出现巨亏的情况,但又不得不孤注一掷投资新能源产业。这些企业未来的盈利情况、投资回报让投资者不得不谨慎对待。

构建开放融合、集成创新、跨界协同的汽车产业平台——这是广汽集团对自己的要求,眼下许多汽车企业强强联合也是类似的思路。

造车本来就是门槛很高的行业,在今年各种车企强强联合的猛烈操作之后,行业集中度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未来世界一流的中国汽车企业集团也许就会逐渐成长、成型。

分享到:

关键字:新能源车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