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近年来,由于电力需求减缓,核电消纳问题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但这种现象正在得到缓解。
国内最大的核电运营商中国广核集团(下称“中广核”)发布消息称,近日,随着广西防城港核电1号机组升至满功率,中广核21台在运核电机组首次实现全部机组同时满功率运行。
消息称,这是各级政府为落实中央鼓励清洁能源发电精神,将核电纳入清洁能源管理所取得的良好成果。
在此之前,2018年5月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强调,要全面推动绿色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能源结构,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数据,1-6月份,受市场预期向好、高温、雨水较少等影响,全国全社会用电量3229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4%,全社会用电需求较去年增速明显。其中江西、浙江、湖北等省份用电负荷更是创历史新高。核电多发满发运行,将为全国电力安全稳定供应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这几年来,随着社会发电量过剩,加上庞大的核电机组陆续投产,弃核电量规模不小,成为了弃水、弃风、弃光之后的另一个清洁能源消纳问题。核电消纳困难持续扩大,辽宁、福建、海南等地核电消纳频亮“红灯”。
中广核此前公布的一则消息显示,2016年,全国核电机组按发电能力可生产2428亿度电,但由于各种因素限制,实际完成的计划电量1829亿度,参与市场交易消纳137亿度,总计损失电量462亿度,弃核率达19%,相当于近7台核电机组全年停运。
第一财经记者按此测算,按照全国按核电标杆电价 0.43 元/度来计,损失的这462亿度电,相当于核电企业收入减少了近200亿元。
此外,第一财经记者根据公开资料梳理发现,2016年,全国投产核电机组共7台,从这个意义上说,2016年,全国弃核规模已经完全抵消了当年投产的核电机组数量。 当时有核电企业人士向记者表示,“如果继续这样下去很麻烦。”
为此,中国三大核电集团也在全国两会期间通过提案等方式联名呼吁,要“确保核电满发、多发”。其中,在2017年全国两会期间,包括三家核电集团“一把手”在内的多名全国政协委员就联名提交《保障核电按基荷运行,落实低碳绿色发展战略》提案,建议明确核电按基荷运行,实现核电多发满发,并加强跨省区电网通道建设和利用,推动核电集中跨区送电,保障核电消纳。
这也引起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今年年初,国家能源局印发的《2018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明确指出,继续推动解决部分地区核电限发问题,促进核电多发满发。
而为促进核电等清洁能源的消纳,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两部委最近联合出台的《关于积极推进电力市场化交易 进一步完善交易机制的通知》指出,支持煤炭、钢铁、有色、建材等行业电力用户与水电、 风电、太阳能发电、核电等清洁能源开展市场化交易,并可适当减免交叉补贴。
中国在能源结构调整方面不断向纵深推进。2017年,中国以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据总发电量30.2%的比重体现了能源结构优化的提速,也以稳居世界第一的可再生能源装机总量展示了清洁能源是如何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绿色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