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并网调度>构网型储能技术 返回

2020年国内储能产业市场规模可达6000亿元

作者: 来源:中国储能杂志 发布时间:2012-05-24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在昨天开幕的“储能国际峰会”上,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司长李冶表示,国内储能产业已处在起步阶段,存在四个“缺失”,在政策上应受到更多重视。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所长助理、鄂尔多斯大规模储能技术研究所所长谭春青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到2020年,国内整个储能产业的市场规模至少可达6000亿元。
 
    具体到各类储能技术,谭春青指出,铅酸电池是当前最成熟的技术,液流、钠硫电池也是目前能“看得到”的新技术,而未来,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储能本身不是新兴的技术,但从产业角度来说却是刚刚出现。对中国这样一个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来说,既有节能减排的需求,也有能源增长以支撑经济发展的需要,这就需要大力发展储能产业。”李冶说。
 
    在他看来,处在起步阶段的国内储能产业存在四项“缺失”:首先是技术缺失,如仅对电池技术有所研究,对其他载体的研究不够;仅对材料和单一装置有研究,对系统应用和管理的研究不够,没有或少有针对整个产业的一揽子解决方案,技术路线尚不清晰。
 
    “其次是标准缺失。个别产品有标准,但无论行业标志还是国家标准,整个产业的标准化体系尚未建立,更谈不上根据标准对产品的性能进行检测和认证。”李冶说。
 
    此外,他认为,应用示范项目也存在缺失,“示范项目单一,仅有国网张北风光储能等少数项目。”
 
   “第四个,也是最重要的‘缺失’,就是缺政策。”李冶表示,储能是智能电网的核心组成部分。随着中国的电力结构发生很大变化,储能作为可再生能源应用的重要辅助环节,所受重视程度却不足,尚没有专门的规划。
 
    到目前为止,中国没有达到类似美国、日本将储能当作一个独立产业加以看待并出台专门扶持政策的程度,尤其在缺乏为储能付费机制的前提下,储能产业的商业化模式尚未成形。
 
    “储能肯定已到了呼之欲出的时候。保守估计,到2020年,国内整个储能产业的市场规模至少可以达到6000亿元,乐观的话甚至有可能到两万亿。预计未来国家对储能的支持力度会不断加大。”谭春青说。
 
分享到:

关键字:储能产业 6000亿 中国储能网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