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今年七月份,西北新能源月度弃电率达到8.33%,首次降至10%以内,创三年以来月度弃电率历史最低水平。7月26日 ,新能源最大发电电力创历史新高,达到3725万千瓦,同日新能源单日发电量创历史新高,达到5.93亿千瓦时,同时新能源年累弃电率下降至15.08%,同比下降6.96个百分点,西北电网新能源消纳水平再上新台阶。
山重水复,新能源消纳困难重重
据了解,每年7月西北电网都会迎来夏季负荷高峰,按照往年情况,负荷的增长有利于提升新能源消纳空间,对新能源消纳工作的开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今年由于气候、设备等因素却给新能源消纳工作增加了重重困难。
第一重:气候多变,方式安排困难
根据西北负荷特点,夏季负荷高峰主要由陕西和新疆的天气决定,今年7月,陕西关中地区频繁出现强降雨及高温天气,造成用电负荷经常性的大幅波动,增加了电网运行方式安排的难度。另一方面,受降雨影响,陕西电网用电量增长不及预期,影响新能源消纳空间。
第二重:设备故障缺陷频发,新能源输送能力下降。
一方面跨区直流因设备缺陷及消缺输送限额下降,天中直流输送限额最低降至116万千瓦,祁韶直流输送限额最低降170万千瓦,灵绍直流输送限额最低降至240万千瓦,新能源外送能力大大下降,尤其天中直流配套新能源消纳空间受到严重挤压。另一方面网内设备故障影响新能源输送能力,750千伏拉西瓦水电厂两条母线相继故障,750千伏宁郭双回线故障跳闸造成网内主要断面限额大幅下降,对新能源消纳产生不利影响。
第三重:黄河中上游来水大,清洁能源消纳矛盾突出
截至7月底,黄河上游来水较多年均值偏丰三成,龙、刘两库相继达到汛限水位,并于7月10日、11日相继提门泄洪,进入防洪调度,黄河上游水库调峰能力大幅下降,同时黄河上游水电与西部电网新能源送出共用通道,水电消纳与新能源消纳矛盾突出。
第四重:一身二任,跨区支援责任重大
7月份,西南水电大发,存在大量送出需求,希望通过德宝直流和柴拉直流送西北缓解部分压力,但是德宝直流反送增加了西北电网的调峰压力,柴拉直流反送与新疆、甘肃河西、青海海西新能源共用送出通道,抢通道问题突出;同时,三华电网迎来负荷高峰,为支援三华电网,西北电网在网内用电高峰时段提升跨区直流功率,网内调峰更加困难,新能源消纳压力进一步增大。
柳暗花明,破解新能源消纳困局
面对严峻的新能源消纳形势,西北电力调控分中心认真分析电网运行形势,创新采取五招针对性措施,全力促进新能源消纳。
第一招:识变从宜,及时启动新能源发电快速响应和柔性调度机制。结合新能源预测分级、负荷预测和汛期水电大发等特点,动态调整备用,灵活加强值班,积极开展火电日内、跨日启停调峰。7月份,根据负荷和新能源预测,常规机组上备用在-300万千瓦至-100万千瓦之间动态调整;灵活加强值班5次;安排机组日内、跨日启停调峰共计16台次,429小时,共计增加新能源消纳空间8749万千瓦时。
第二招:盱衡大局,以全网最优消纳为目标灵活调整运行方式。针对四鱼断面限额档位多、祁韶直流与近区风电耦合等运行控制复杂的送出通道,根据电网运行情况,实时灵活调整运行档位,必要时通过压减海西部分出力、祁韶近区部分出力等措施,提升相关外送通道送出能力,以实现全网新能源最大化消纳的目标。
第三招:不遗余力,发挥全网火电调峰能力。通过调峰辅助服务市场建设,调动火电参与深调的积极性,在日内根据新能源运行和预测情况,及时启动深调,同时积极开展自备电厂替代交易,加大自备电厂替代力度,发挥全网火电调峰能力。7月份全网火电最大深调电力达283万千瓦,自备电厂最大替代电力达300万千瓦,有力提升了全网新能源消纳能力。
第四招:未雨绸缪,创造水电灵活调峰空间。针对西部电网新能源和黄河上游水电抢通道的问题,深入分析其运行特点,创新建立直调电源调频辅助控制区,调用全网火电配合调整,进一步降低水电机组预留调频裕度,减少水电弃水;同时,根据电网运行情况变化,完善水电机组AGC自动控制功能,实现水电机组出力自动跟踪断面限额,大大提升了新能源和水电共同送出通道的利用率,促进新能源消纳。
第五招:和衷共济,大力开展各类交易。从日前、实时两个层面,加大跨省跨区交易组织力度,充分发挥省区间的调峰互济作用,7月份累计组织各类交易1697笔,增发新能源12.47亿千瓦时,其中通过跨省交易增发新能源10.60亿千瓦时,通过跨区现货增发新能源1.87亿千瓦时。
下半年,西北分部将再接再厉,勇于创新,继续探索新的消纳措施,提升新能源消纳水平,努力克服秋检及冬季供暖等不利因素,力争今年全网新能源弃电率降至15%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