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一汽变身成为了新造车企业的“代孕代工厂”。
2018年以来,一汽已经连续与新特电动车、清行汽车、博郡汽车三家企业签订了代工相关的合作协议,还参股了拜腾汽车。
一汽轿车主要负责一汽集团旗下主要的自主品牌乘用车业务,近年来经营状况不甚理想,2017年经过剥离不良资产等方式才成功实现扭亏为盈,在今年上半年净利润却再次大幅下滑。
一汽被称为中国汽车工业的“长子”,同时也是国内最早一批布局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车企,如今的境地却颇为尴尬。如今频频牵手造车新势力意欲何为?
代工四家
一汽参与“代工代孕”合作的企业已经达到四家,并且都是新造车企业。鉴于新造车企业没有合法的生产资质,而这些车将贴上一汽的品牌,分别悬挂类似于一汽新特、一汽清行、一汽博郡、一汽拜腾的尾标。而有人预测,这一阵营或许还会扩张。
先来看看一汽与4家企业详细的合作方式。
1月7日,一汽轿车宣布与新特签约,合作期为5年,具体的方式主要是两大方面:
1)新特负责产品的设计开发及地方准入等,一汽轿车则为产品车型进行认证和申报公告等;
2)新特负责产品全部零部件的开发,并作为该车型零部件总供应商,同时负责全部外协零件的发包、生产准备以及产能保障工作;一汽轿车则提供一汽马自达最先进的全自动机器人生产线。
双方推出的首款车型DEV1定位于A00级纯电动,主要由一汽奔腾生产。目前双方还与摩拜出行签署了相关合作协议,该车前期将主要用于共享出行领域。
随后一汽吉林汽车便与北京清行汽车签署合作协议,合作期为5年。
一汽将自己一个成熟车型的平台交给清行汽车,后者将之进行电动化改造。清行汽车负责对工厂的生产节奏、采购、质量、物流等方面工作。
首款产品名为清行400,是一款六座纯电动SUV,续航305公里,售价八万左右。这款车悬挂一汽的Logo,但是在清行汽车单独的渠道中销售。
作为回报,这款车所产生的新能源汽车积分将算在一汽集团旗下。
3月16日,博郡汽车与一汽吉林汽车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计划将合作开发、生产、销售新能源汽车产品,博郡的第一款纯电动SUV也将由一汽吉林代工。
博郡的首款车定位为纯电动中型5座SUV车型,起售价预计在30-40万元之间。此外,据官方表示未来将主要竞品车型直接锁定在奔驰GLC、宝马X3等。该车将于2019年4月左右正式亮相。
与新特、清行和博郡的代工方式有所区别,一汽集团是以2.6亿美元直接入股拜腾位于开曼群岛的离岸母公司FMC Cayman,成为了拜腾汽车的股东。与此同时,一汽集团也直接入股了拜腾在南京的生产工厂所属公司——南京知行电动汽车有限公司。
在技术合作层面,一汽计划将自己的新能源汽车平台与拜腾的电动汽车平台进行有效共享和整合,共同开发新一代拜腾和红旗的电动汽车产品。
拜腾汽车成立于2016年,定位于打造高端纯电动智能汽车。创始人毕福康博士是宝马集团副总裁、i8项目总负责人,领导了i8这款全新一代插电式混合动力跑车的研发;戴雷博士曾任英菲尼迪中国总经理及东风英菲尼迪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全面负责该品牌在中国的运营。此前,曾担任华晨宝马营销高级副总裁。
可以说拜腾在高端品牌运作和产品技术上具有深厚的功底,一汽与拜腾的深度绑定,对其在电动化、智能化技术方面均有助力。尤其是高端电动车品牌的经验,也正是一汽轿车所缺乏的。
一汽轿车的困境
从不久前一汽轿车发布的上半年业绩预告来看,2018该公司的净利再次大幅下滑。
预告显示,一汽轿车上半年的净利润约为0.6亿至1亿元,而去年同期为2.7亿元,利润大幅下滑超过63%。
一汽轿车积弊已久,旗下品牌主要有红旗、奔腾两大自主品牌,另外还被授权生产合资品牌马自达,2017年红旗资产已经剥离到一汽集团;其中奔腾品牌缺乏竞争力,合资品牌马自达旗下产品线匮乏,这些始终是一汽轿车存在的弊端。
数据显示,2016年一汽轿车亏损了9.54亿元。2017年是多年来业绩最好的一年,这一年公司营业收入为279亿元,同比增长22.86%;实现净利润为2.8亿元,增长幅度明显。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全年扭亏为盈的重要原因除了市场表现的因素以外,很大程度上的得益于一汽集团内部的调整。2016年11月,随着红旗轿车相关资产以4.28亿元的价格正式转让给控股股东一汽股份后,一汽轿车已经逐步放下了沉重的包袱,轻装上阵,这也是2017年能够盈利的关键所在。
另外一汽轿车的销量和业绩目前主要还是靠合资品牌一汽马自达支撑,而自主品牌奔腾还处于大幅亏损的局面。以销售奔腾为主的一汽轿车销售有限公司2017年亏损5亿元。
分析来看,奔腾品牌产品虽然已经覆盖了SUV和轿车系列,但其销售业绩主要靠奔腾X40一款SUV车型支撑,其他如奔腾B30、奔腾X80、奔腾B70等车型的销量并不出众,部分车型已经陈旧,亟需升级换代。
而一汽马自达品牌同样面临着但产品矩阵狭窄、品牌力不足始终马自达6在经历三代同堂销售终因销量持续下滑停产后,如今仅有中级轿车阿特兹和紧凑级SUV CX-4两款国产车型销售,其在紧凑型产品和入门级车型产品依旧匮乏,这些都不利于一汽马自达的整体销量表现,今年上半年一汽马自达总销量为6.27万辆,同比微增2.49%。
如此来看, 一汽轿车亟需提振产品销量,提升盈利能力。
新能源战略折戟
2011年4月份,时任一汽集团董事长徐建一对外发布了“蓝途战略”,计划在新能源领域投资98亿元,在产品开发、平台开发和生产基地等多方面,并将开发13款新能源乘用车和3款新能源商用车。
在2014年的北京车展上,一汽正式发布了“中国一汽新能源汽车战略规划”,并宣布首批量产的四款新能源汽车奔腾B50-PHEV、奔腾B50-EV、威志-EV和欧朗-EV上市,正式进入市场销售阶段。
不过随后的几年间,并未看到一汽轿车的新能源车型全面上市,也没有披露明确的销量纪录。
2017年5月份,一汽轿车却宣布终止2014年规划投资43.48亿元的新能源项目,新能源工厂也宣告正式停工。
这预示着一汽的新能源计划折戟,在这五年间,其他国有车企、民营车企的新能源战略逐步形成规模步入正轨,一汽轿车却看起来只是买了一块地,建造了车间和基础设施。
一汽轿车的一位高层曾这样形容其在新能源领域的情形:一汽往往是起床起得最早,起来一看大家都在睡觉,回头又睡觉了,再一觉醒来,发现大家都起了,自己成了起得最晚的一个。
2018年一汽轿车加快了新能源的动作,方式显得有些不拘一格。
有观点认为,共和国长子选择与这些“小朋友”牵手,则是希望在新能源汽车和智能化方面可以汲取到新鲜养分,顺便好好利用一下自己的闲置产能,双方各取所需。这或许是一汽轿车自救的一种途径和思路。
数据显示,2018年1月-6月一汽轿车累计产量为36477辆,同比增长32.32%。同比下降14.82%。另外据报道显示,在一汽的自主品牌中,奔腾+ 红旗+一汽吉林+天津一汽的总规划产能为78万辆,而去年其销量为21万辆,意味着其产能利用率最高也不超过30%,余下超过50万辆过剩产能。这些资源正好通过代工的方式被利用起来。
但有观点认为,如果单纯为了新能源积分,“代工代孕”等不失为一种捷径,但真正要将新能源作为产业来发展,做好产品才是王道,否则就是舍本逐末。代工代孕不一定会为一汽轿车在品牌、产品与市场上带来太多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