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首屏板块>矿产资源开发与保障 返回

热失控处理:电芯安全行为的量化

作者:朱玉龙 来源:高工锂电技术与应用 发布时间:2018-08-13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从电动汽车的长期发展来看,电芯的能量密度和成本的诉求,会直接推动电芯层面直接安全等级的变化。

【文/汽车电子设计 朱玉龙】 对经受热失控的电芯的安全行为进行量化描述,主要的目标是在电芯层面建立基于电芯不同参数的安全性评估。这个事情的核心,已经不是仅仅从电芯的安全实验来分析评估电芯过不过实验,或者仅仅依据安全等级来判定电芯安不安全。从电动汽车的长期发展来看,电芯的能量密度和成本的诉求,会直接推动电芯层面直接安全等级的变化。这个变化后面就没法用过不过来描述,需要我们根据测试数据库,给不同的电芯来建立一个量化的模型,主要的包括:

1)测量电芯在各种激发条件下的总放热量;

2)电芯热失控的反应时间的确定;

3)电芯释放的气体压力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3.1)释放气体总量的测定

3.2)气体产生率的测定

备注:我觉得未来三个主要的核心参数,温度、气压和电压变化是我们探知这个过程的核心量化的关键

4)电池的质量损失;

5)几个测量点的精确温度曲线;

6)每种反应产物的性质和数量;

在这里不同的机构,拿着不同的电芯做实验,如果把它作为能量释放的过程:

里面是可以根据电芯的数据得到一些初步的结论:

1)在电芯层面需要收集电芯的尺寸,特别是大体积下,较高的电解液量导致的热失控过程中,电解液随着泄压阀喷出之后的物质损失量,如果氧气进入,会使得热量通过空气传播;

这股热流+热气会伴随着很高的温度去切割泄压阀上部的所有隔热材料和上盖,我们算冲击力的过程需要算气体、压力、流量和电解液直接往保护设备上喷;

如果我们按照每Ah的情况,可以核算出需要解决的热量:

ChemicalenergyperAh:Q=Q1+Q2=21.0kJ

ElectricenergyperAh:3.65Vx1Ah=13.1kJ

2)电芯的表面温度

按照这个实验结论挺吓人的,电芯的表面温度和电芯的能量密度正相关,这个Y轴的数据好吓人。

我们在设计这个隔热材料的时候,主要依据是考虑失控电芯的表面温度和相邻电芯的隔热面的温度,还有电芯的热稳定性(受害电芯基本是由于加热问题被引燃的)。

还有一个问题是在电芯循环老化以后,对于这个过程会更快一些,电芯层面需要建立一个数据库才是。《不同循环周期锂离子动力电池热失控特性分析》一文里面是有不少的数据的。

经过1C循环实验,电池循环1000周后放电容量降低了17%,同时电池的充放电直流内阻随着循环次数增加而逐渐增大。等效电路得出的拟合数据及热失控曲线表明,电解液和SEI膜产生的阻抗随循环次数增加而增大,循环次数的增加会降低电池自产热温度,即SEI膜的分解温度,电池循环老化过程中使得SEI膜热稳定性变差。

小结:往能量密度更高的路上走,往大容量电芯路上走,单颗电芯出问题之后,我们需要在模组设计和整包设计上付出更多的工作。单纯追求能量密度真是给整个产业挖大坑,一波波工程师需要往里面填这个大坑。

分享到:

关键字:锂电池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