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光伏行业在整体上仍然亏损,但环比去年四季度净利润下降1500%的情况,已有明显改善。就目前已发布今年中报业绩预告的17家光伏企业情况分析,有3家扭亏为盈,只有4家亏损。光伏行业业绩整体改善。
电池组件企业“春江水暖”
从产业链不同环节看,光伏主产业链上电池、组件上市公司受益较大,这主要是由于全球光伏组件价格的上涨和开工率的提高。光伏组件价格从年初低点的0.6美元/瓦上涨到现在的0.72美元/瓦。而组件电池成本自去年以来大幅下降,并未同步回升。
以8家组件制造上市公司为例,组件的平均成本从2011年的7~8元/瓦下降到2012年的4~4.8元/瓦,降价幅度超过40%。其中,亿晶光电、东方日升的组件成本降至4.2元/瓦以下,在光伏产业链所有企业中处境最好。随着出货量的增加和光伏产品价格的上涨,这些企业首先走出困境。
东方日升的报告显示,2013年一季度该企业扭转亏损局面,实现净利润762.32万元,同比增长2060.21%;综合毛利率达28.45%,同比增长20个百分点。
产业链不同环节“不同天”
整个光伏行业“十里不同天”。
受产能过剩和前景不明朗等因素影响,光伏设备供应商仍然处在“寒冬”,订单下滑、开工率下降导致企业运营缺乏规模效应,利润下降。
数据显示,如果不考虑光伏电站建设期长、收入短期难以增加等因素,光伏设备生产企业营业收入2013年下降25.19%,为产业链各环节中利润下降幅度最大的企业。另外,从销售净利率来看,2012年度,光伏设备生产企业的销售净利率减少66.35%,今年一季度下降91.15%,不仅下跌幅度为各环节最大,而且下跌趋势没有扭转。
对光伏耗材生产企业来说,市场需求相对较大,2012年和2013年营业收入降幅不大,分别下降14.35%和2.06%,虽然目前产品价格不断下降,企业盈利能力减弱,但仍能获得净利润。
对光伏逆变器生产企业来说,2012年营业收入比上年增加11.41%,所处竞争环境与光伏组件生产企业相比稍好。随着技术的进步,逆变器市场的景气度有望保持,国内市场大规模复苏的概率较大。
光伏电站的前景不明朗。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光伏电站总收入比2011年下降57.44%,2013年一季度环比下降56.05%。而光伏电站的收入和利润与上网电价密切相关,光伏电价补贴政策“落地”后,光伏电站才有可能扭转局面。
资本“青睐”光伏行业
随着光伏行业情况的好转,资本市场的投资热度上升。
证券时报的统计显示,今年一季度,31家光伏企业机构的持股数量共计5.47亿股,环比增长了9.84%。其中,持股数量增加的公司有17家,占54.84%。新大新材、恒星科技和东方日升持股比例,分别增长689%、483%和256%。向日葵集团持股比例提升至12.18%。
生产逆变器、耗材的光伏企业受青睐。其中,逆变器生产企业科士达、阳光电源持股数量增加30%和74%。奥克股份和爱康科技两家企业,成为今年一季度新进入的耗材类光伏企业。
电池组件生产企业中,向日葵集团和东方日升受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