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膜技术优势凸显 渐成光伏发展趋势
分布式发电是国外光伏应用的主流模式。据欧洲光伏工业协会统计,德国、意大利等许多欧洲国家的分布式应用已达80%以上。在这些光伏发展更为成熟的市场,光伏企业的技术研发早已转向应用优势更为明显的薄膜路线。
科研和应用实践表明,由于薄膜太阳能具有可透光、可调整色彩、可采用柔性衬底、可弯曲、可粘贴安装、可弱光发电等独有特点,薄膜太阳能组件可广泛应用在包括BAPV(光伏建筑)与BIPV(光伏幕墙)在内的分布式发电中。
南开大学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研究专家孙云教授向记者表示,提升转化率、降低每瓦成本将是光伏未来发展的两大主题。薄膜电池材料消耗少、制备能耗低、组件生产可在一个车间内完成,成本优势明显。如果薄膜电池组件效率与晶硅电池相差无几,其性价比将是无可比拟的。在柔性衬底上制备的薄膜电池,具有可卷曲折叠、不拍摔碰、重量轻、弱光性能好等优势,将来的应用前景将会更加广阔。
身负厚望 薄膜光伏需要更多政策支持
尽管薄膜光伏优势明显,应用范围广泛,且不受欧盟“双反”裁决结果的影响,但从整个光伏行业产能来看,薄膜占比目前不到20%。国内选择薄膜路线的光伏企业不多,主要是受限于技术、资金和人才三个发展高点。
孙云教授认为,“作为新能源的主要形式之一,光伏发电被寄予了厚望,人们希望这种永续的清洁能源形式能够帮助中国缓解环境污染,摆脱高度依赖传统化石能源的局面。这在遭受连续雾霾天气肆虐的这个春天里是一个热门话题,可以看到政府、企业都在做出自己的努力。”
日前,国务院、国家电网等部门对光伏分布式发电支持政策的出台,有力的支撑起国内光伏太阳能的市场空间。而薄膜太阳能在分布式应用具有先天的优势,因此需求量将会越来越大。
孙云教授同时表示,国家应该给予新技术培育以更多支持,因为技术进步、转化率提高是促进薄膜太阳能产业发展的内在动因;而这则需要产、学、研三方地真正融合。现在光伏产业受到很多的关注,人们对太阳能发电寄予厚望,希望这种清洁无污染的能源利用方式能够替代全球30%甚至更多的能源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