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并网调度>构网型储能技术 返回

新能源是汽车业希望 对电动车起火应宽容

作者: 来源:第一财经周刊 发布时间:2012-06-02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 但或许人们应该学会宽容一点,在这个并不常见的事故上,投资人表现得过于慌张了。 
 
    在深圳电动出租车爆炸致死案上,人们表现得过于质疑了。
 
    一场意外发生的飙车事件,让一家汽车生产商的未来堪忧。
 
    5月26日这个周末的凌晨,深圳市滨海大道上发生了一起重大交通事故—一辆日产GTR跑车与一辆宝马醉酒飙车,前者以大约180公里的时速撞上两辆出租车,致使其中一车爆炸,车内3人死亡。
 
    被撞毁的这辆出租车是比亚迪纯电动车e6,从现场图片看,它已被烧得仅剩框架。目前,交通部门尚未公布爆炸起火原因,但人们已经有了各种各样的猜测。
 
    比亚迪公司的股价在周一开盘后猛烈下跌,一天之内跌去16亿元人民币,若按一天中股价最低点计算,它的市值一度蒸发57亿元。
 
    但事件的影响恐怕不只是损失一些市值这么简单。人们对比亚迪电动车的质量产生了深深的质疑—对照另一辆桑塔纳出租车的情况,比亚迪人车俱毁的事实让很多人心惊胆战,还有媒体采访专家称中国目前缺乏对电动车的完整测试能力,这更加剧了人们的恐惧。联想到去年通用沃蓝达的撞击测试,人们更加对电动车技术本身产生怀疑—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多次撞击测试发现,通用沃蓝达在撞击后存在潜在的起火隐患,其锂电池在测试几周后冒火花。也许因为这一原因,这款汽车曾在今年3月被停产。
 
    新能源电动车仍然是汽车业的一个希望。但对于一款刚刚推出不到一年,试图通过公共交通打开市场,尚未被消费者广泛接受的产品而言,没有什么比这件事更令它的前途堪忧的了。
 
    在这一事故和舆论的影响之下,恐怕再没有哪个城市敢于继续引用这款纯电动车来充当城市公交工具,这家公司针对香港及东南亚等地区的出口也将蒙上阴影。这件事很可能对比亚迪造成致命一击,去年这家公司的利润大幅缩水,它一直押注于新能源电动车的研?发。
 
    但或许人们应该学会宽容一点,在这个并不常见的事故上,投资人表现得过于慌张了,或者说,他们失望得太早了一点。任何一个创新技术在它推出伊始都是较为粗糙的,要经过数次改进及市场的锤炼才会使性能逐渐得到改善,稳定性增强,继而满足越来越高端市场的需?求。
 
    如果新技术产品一出现问题就对其公司及技术本身大为否定,那么我们将永远也看不到科技进步。如果不允许公司犯错,它们就会一切以稳妥起见,做事畏首畏尾,不敢前行。那样一来,谁来医治疑难杂症?谁来制造高精端的飞机?谁又来把人类送上更远的外空?
 
    人的生命当然非常宝贵,不能以此为条件进行试错—我们所谈论的话题应当具备这样一个前提,那就是新技术的提供者并不是有意造成质量疏漏。
 
    一个反例是福特在1970年代推出的Pinto车,它被用来跟大众的甲壳虫相对抗,曾经很受欢迎。但是这款车屡屡发生事故,碰撞后爆炸,很多人因此而受伤甚至丧命。原来,福特在设计之初就知道汽车油箱存在问题,但这家公司进行了一份不道德的成本效益分析—如果在车内增加一个特殊的挡板需要花费1.37亿美元,每年可减少180人死亡;而给这些人提供死亡赔偿及修理车辆总共仅需花费4950万美元。在利益的趋势下,它没有改进产品的设计。
 
    一家公司用如此方式冷冰冰地计算成本,给每位顾客的生命标上价格,这才是真正可怕的行为。它已经让新技术脱离了它产生的根本意义—为人类及社会创造价值。显然,这并不是我们提倡的方式。
 
    但是,还没有证据表明比亚迪是这样一家残酷的公司。至少到现在,也许人们应该给予它或者创新的公司技术更多一些宽容。
分享到:

关键字:新能源 汽车业 比亚迪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